特岗教师的自白之三:七年,我们一直在一起

2015-07-24 15:41 人民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前两天,我来武汉的时候,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个女孩子哭着跟我说:“刘老师,谢谢你!………”

这个电话,一下子把我拉到了七年前… …

我叫刘习聪,湖南安化人,2008年毕业于贵州凯里学院。毕业当年,参加特岗,到贵州省威宁县新发民族小学任教,这一教,就是六年。

威宁县新发乡是贵州省最偏远的乡,这里海拔2200米,是贵州省最高的石漠化山区。那一年到县城还没有公路,没有班车,只能先步行三十多里山路,再坐六个小时的拖拉机。

乡长紧紧握住我的手,对我说,你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到这里工作的外省人。乡长的话,让我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崎岖的山路,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山区孩子读书求学的不容易。那个时候,我在心里就说了一句话: 我要好好和他们在一起。

李秀琴,是一位非常刻苦的学生。由于父母常年生病,爷爷年迈,每天放学回家,她要打猪草、放牛、照顾弟弟。初中毕业后,她看到家里负担实在太重,想主动放弃念书,准备到六盘水的餐馆去当洗碗工。

得知消息后,我连夜赶到她家:“你只要好好学习,老师会想方设法帮你……”

秀琴读高中的那三年,我不断地帮助她,给她鼓励。前两天得到录取通知的她哭着打电话给我:“刘老师,谢谢你,我终于考上大学了。” 秀琴考了527分,高出贵州重点线74分!电话这头,我也忍不住哭了。

这个差一点成为洗碗工的女孩,而今成为全寨第一个大学生,我的内心激动无比!

知识正在改变她的命运。而我,参与了一份改变命运的事业。当老师,很幸福,很有意义!在新发乡,像秀琴这样的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还有很多。这七年来,我常年行走在大山之中。坚持护送学生回家,不管风吹雨打,走访学生家庭,介绍教育政策,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帮扶困难家庭。

大家会觉得很纳闷,不就是几个学生考上大学吗?但是在山村里上一个二本都不容易。在我的不懈努力下,这六年里,村里共有75名学生考上高中,比以前全村上高中的总数还多,16名学生考上了大学。

学校地处海拔2000多米的高海拔石漠化山区,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建校50多年来一直没有水。我和其他老师们多方想办法,后来一个公益组织答应给我们一些材料费,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把施工部分做完。得到这个消息后,20多名乡亲扛着锄头赶来了。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参与进来。我们刨断了十几把锄头,天天就着咸菜吃包谷面……

一个月之后,水管埋上了,水通了!

当看到清水从池子里喷涌而出,乡亲们、老师们、孩子们全都欢呼雀跃起来!

在大山深处,我们既是建设者,也是见证者!

水有了,公路修通了,教学楼建起来了,一切都慢慢好起来了!

在大山深处,我收获了幸福与感动。有人会认为在大山里干几年是浪费青春,但我认为收获很多,收获了外面没有的幸福。

七年,对人的一生来说,不长,也不短,但只有你真正在农村经历过才知道,这七年所带来的收获和感动。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不是一句空话,如果你愿意深入其中,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责任编辑:李思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