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举办中小学国学教育经验交流会

2015-09-14 16:18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B65A1919

千龙网讯 9月11日,北京市教委主办的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暨国学教育经验交流会第三讲在什刹海书院举行。府学小学、三义里小学、北京四中等5所学校校长向大讲堂的学员详细介绍了本校在推进国学教育上所作的尝试和实践。

交流会上,全市百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升项目实验校的管理干部聆听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主讲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师德”。府学小学5年级的学生们在培训现场吟诵了《笠翁对韵》中“三肴”,阵阵童声让人沉醉。

府学小学校长马丁一介绍,府学小学着力建设国学院课程,为低、中、高年级编写国学校本教材《弟子规》《笠翁对韵》《论语》并出版发行。在《笠翁对韵》教材中还设立了“府学名联”模块,将校园内二十几副对联纳入其中,让学生学习楹联的过程中了解府学文化。

三义里小学将学校环境和国学结合进行立体开发化开发,学校开设三义茶博物馆、三义学堂,老师们师从国学专家学习《论语》,并实行走班学国学。

朝阳区平房小学“联韵飘全校,书香沁满园”,学生能够做楹联,老师校长做楹联,甚至学生家长也参与到学校楹联文化中,参与创作楹联,学校聘请中国楹联学会的专家到校指导。梨园中心小学聚焦中华传统“孝”文化,将孝文化与传统节日结合,细化学生行为要求,家长参与学校主题活动。

北京四中历来注重国学教育,2006年开设了国学必修课,隔周一节,2007年开设国学实验班,打造国学社。老师们原创的话剧《郑伯克段于鄢》经学生演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赴台湾巡演,多次参加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活动。目前,学校的国学必修课已达到每周二节。

据了解,今年6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讲堂开讲。暑期,面对项目百所实验校的200余位教师开办了书法研修、经典研读、蒙学研修三类专题培训。培训采取小班化教学,理论指导和实践练习相结合。书法班开设的理论课程有书法简史、书法与文化、书法欣赏等理论课程;又开设与实际教学密切相关的小学书法教学法、教育部书法教学指导纲要解读等课程;还有硬笔、软笔书法的坐姿、执笔、笔法、结构、篇章、课堂设计等方面的实操培训。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