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圈里的家国情怀

2015-10-08 09:59 新华社

打印 放大 缩小

新华社福州10月3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刘旸)传说中高能预警的“微信黄金周摄影大赛”开始得似乎略显低调。在与真实生活并行的虚拟世界里,中国人在展现吃喝玩乐天赋的同时,在这个惠自祖国生日的超长集体假期里,用许多独特的方式心系“家和天下”。

几位年轻人,面对镜头,画出他们理想中的假期;远在家乡的父母们,面对镜头,也画出他们理想中的假期。年轻人看了,有的陷入沉思,有的掩面而泣。这是一段出现在很多人微信圈的视频。从中秋到国庆,它唤起了很多在外地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土的依恋。

微信圈里除了享受假期生活的点点滴滴外,“国与天下”的内容也颇受欢迎,各路公众号小编也是费尽心思:一篇介绍历年国庆日历史细节的文章让人受益匪浅;一首《我爱你中国》原来有N种唱法;参加一次关于民族品牌的知识竞答还有机会抽中微信红包。据统计,中秋节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到22亿个,超过2015年除夕当天发送量的两倍以上。

腾讯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每月活跃用户已达5.49亿,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超过20种语言。公众账号总数已经超过800万个,移动应用对接数量超过8.5万个,微信支付用户则达到了4亿左右。

现执教于早稻田大学的旅日学者马挺告诉记者,两节期间,在日华人中很多都用微信互致祝福,并大量转发和中国时事政治相关的消息和评论。还有不少日本学生受中国文化影响,也开始使用微信,和中国留学生交朋友。

如果说外国人使用微信尚属少数的话,那么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里,使用微信者大有人在。据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王虹介绍,他的学生几乎都有用微信,为此他专门开了一个面向留学生的公众号,推送讲解汉语和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和视频。

“对于学习中国文化的外国留学生来说,中秋和国庆是两个重要的文化历史节点。”王虹说,“我把准备好的公号文章在当天推送出去。这个公号的粉丝大部分是我的学生,他们还在这个平台上和我互动,也会把文章分享到他们的朋友圈里,让更多的外国学生使用中国语言,了解中国文化。”

从事社交网络研究的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苏俊斌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有其独特的衔接个体和集体的纽带,家国情怀就是这样的纽带之一,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想一脉相承。然而,宏观的想象必须落实到个体当下行动才有实践的力量。微信等社交媒体以其互动、融合、联网等特性先天具有达到个体的优势。

苏俊斌说,两节期间朋友圈呈现出“国”的宏观想象与“家”的具体生活相融合的趋势,主流话语与民间话语相融合的趋势。网友随时随地分享的两节生活细节中,也不乏有对“国与天下”流露出的关切之情,这是大国之民应有的“范儿”。

责任编辑:李孟鹏(QN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