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研究生考试10月10日起报名 考前复习计划全攻略

2015-10-08 16:40 中国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2016研究生考试10月10日起报名 考前复习计划全攻略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10日开始。按照教育部统一安排,10月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进行网报。考试初试时间定于12月26日至27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8日进行。

》》》报名入口》》》

PART1

2016年研究生考试公告的五大变动分析

网上预报名时间提前

2015年考研预报名时间是9月25日至9月28日,而今年考研预报名时间提前了一天,为9月24日至9月27日。网上正式报名的时间没有变,即10月10日至10月31日,预报名是针对应届考研生的一项措施,离现在只有十天的时间了,准备预报名的考生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现场确认时间不再统一

去年全国统一的现场确认时间,而今年的《公告》规定现场确认时间的具体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

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这就要求考生要及时关注本省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布的公告,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现场核对并确认,因为逾期不能补办,所以考生要把这件事特别放在心上。

准考证打印时间提前

和网上预报名时间一样,准考证打印时间也提前了一天,今年的准考证打印时间为12月14日至12月28日。

退役士兵专项招生计划

根据规定,2016年起,国家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该计划在全国研究生招生总规模内单列下达,专项专用,不得挪用。

中医考试科目变化

初试科目一般设置四个考试科目,即政治、外国语、专业基础和专业综合。而部分专业仅需要考三门科目,需要考三门科目的专业学位硕士今年相较于去年多了一个中医硕士。

PART2

如何调整状态合理备考

金秋十月,离考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考研真正进入备考的冲刺阶段,此时考生的备考状态,影响着今后一段时间的复习效果和考试成绩的发挥。一个合理的考研备考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总体而言,合理的考研状态﹦良好的竞技状态+正确学习方法。从外表看无疑是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学习效率极高。就知识结构而言,经过前期基础阶段复习和暑期冲刺阶段的学习,各门科学已经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一如既往地保持合理的备考状态对于今后复习至关重要。总体而言:切忌患得患失,一定要稳扎稳打。

落实行动上给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不可否认,每一个人在面对人生关键转折处都会慌乱、恐惧。以一个过来人的经历告诉大家,恐惧实际上来自恐惧本身。相信每天量的积累终究会产生质的飞跃。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舒缓自己慌乱的情绪。比如,给自己积极暗示。利用学习闲暇展望自己考上心仪学校的生活,通过研究生这个平台给自己以后的人生会有怎么样的益处。坚持梦想,活出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有人的故事精彩,有人的故事平淡无奇。演绎精彩故事的人一定会对以下几个问题很清晰:我的愿景是什么?我希望拥有什么?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们工作、生活、学习时时刻刻都是以此为中心的。活出你自己人生的精彩,忘却恐惧和凌乱。同学们,快乐耕耘、享受收获、拥抱成功,你也一定行。

二是轻装上阵,有计划、有步骤推进考研科目学习,形成各个学科知识逻辑图。

考研前期,同学们大规模的看书、做题。进入十月不是不要再盲目的看书、做题,一定要把最后三个月分为三个阶段即10月、11-12中旬、考前两周,进行有目的性有效的学习。针对性总结前期基础、强化阶段积累的知识点,构建完成的知识框架体系,通过总结概况找出前期疏漏的知识点,以及考研大纲变化和新增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

三是树立历年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的理念。

这一阶段对于喜欢搞题海战术的同学要注意改变复习思路,模拟题一定要有鉴别的做,真题从题型设计合理性以及考察知识点的全面性,是任何模拟题无法匹敌的。因此,在考研最后冲刺阶段一定要把真题做好吃透。

PART3

如何合理的规划时间

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个选拨性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考查考生的基本素养;二是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两方面能力的考查,考生在漫漫的考研路上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就目前离考试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建议考生分为三个阶段来备考。即10月、11-12月中旬、考前2周。

10月

十月是考研备考的关键节点,有两件大事,一是九月考研大纲出炉,大纲变化解析已经清晰透彻;二是考研预报名开始启动。对于报考的学校大部分人基本确定,考生接下来就会踏下心来复习。十月这一阶段复习对于考研成败至关重要,这是承前启后的阶段,上承基础复习阶段,下起冲刺备考阶段。如何高效利用好这一阶段的时间,带动整个考研复习过程。

就公共课以政治为例:

第一,密切关注考研大纲的变化,新增考点是命题重点。及时精准梳理考研大纲变化点。

第二,着手 “形势与政策”的复习,从宏观的层面,我们一定对于三个关键点清晰把握:一是“形势与政策”考什么;二是“形势与政策”怎么考;三是“形势与政策”怎么备考。具体而言:(1)“形势与政策”主要从两个方面测评。一是政策的考查,考查近三年即现阶段大政方针的考查;二是时事的考查,整年度的考查(2015.1--------2015.12)。(2)“形势与政策”的命题特点,有四个。一是作到两大兼顾即兼顾国内与国际、形势与政策;二是把握两大重点即习近平讲话、中央全会内容;三是坚持两个原则,国际部分关乎全局、关乎中国、国内部分关乎积极、正面;四是一个难点,基础上侧重能力的考查,倾向出开放型试题。

第三,历年真题,重看选择题。分析题可简单浏览。分析题延后到11月开始集中复习。

11-12月中旬

距离考试不到两个月,去除考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估计有效时间屈指可数,越到这个时候,同学们考前暴露出的问题越多。比如有的同学问:我之前买的训练题集没做完怎么办?已经做过的题目还用看吗?市面上各种模拟题怎么选择?

公共课试题

一是基础、强化阶段的试题是否进行到底。

前期,同学们都买了训练题全集,着手比较晚,到目前还没有做完。马上就考试了,大家很急,做还是不做呢?做,时间来不及;不做,心里不舒服。同学,老师给你的建议是没有必要纠结。看自己的情况即可,如果手头题比较少,那就每天可以抽一点时间做几道题;如果手头有成套试题,就暂时把自己试题集放一放。

二是做完的题目如何对待。

比较勤奋的同学,在十月之前基本就把自己试题集做完了。这一阶段我们除了做几套模拟试题和近几年的真题外,如何对待前期做过的试题呢?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的同学喜欢以题带动复习冲刺讲义,那你就把前期自己做过的试题找出来,一些重点题目还有自己存在疑问的题目,拿来重新过一遍,同时把相关知识点都过一遍,对于可能出客观试题的考点加深理解,对于有可能出分析题的考点加强精准记忆。再如,不喜欢看曾经做过题目的同学,不妨按照自己的计划开展复习,可以选择模拟题、近三年真题,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要求来强化训练一下。其他的时间就按照冲刺班老师点睛的重点知识开展学习即可。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不管做题还是看书,只要是有效高效的复习均可。

考前两周

总体而言,考前两周,“勿忘本”即务必回归基础考点知识的梳理上。

对于公共课科和专业课需要做以下工作:

(1)微观层面:带着疑问回归基础。比如政治学科一些关键术语区分不清,根本、基础、主要等,要回归基础,进行相似知识点归纳总结;英语这一阶段回归真题,通过阅读理解带动高频词汇的回顾,及其前期自己形成的作文模板优化记忆和对热点话题作文的准备,概况归纳进行强化记忆。

(2)宏观层面:梳理知识框架结构体系回归基础。比如矛盾原理的梳理,矛盾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统一,突然忘记矛盾主次方面的原理或者忘记相对应的方法论,这时就要回归基础知识,以便完善知识框架体系。当然也可以用逻辑图的方式回归基础。

(3)依据2016政治大纲变化回归基础。每年大纲新增考点都是命题的重点,所以建议冲刺最后阶段对于大纲的变化要了熟于心。

PART4

专业的复习策略与重点

俗话说:“劈柴不对纹,累死劈柴人”,说的就是做事情必须找准方法。对于我们考研专业课复习也是一样的。针对不同学科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于学习效率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就文科而言:

第一,学校近三年或者五年的真题,拿过来宏观浏览试卷结构比如题型,分值分布,常考的考点以及难点有个大致了解。

第二,结合真题回归前期做笔记,针对真题题型以及常考知识点做概括归纳,便于11月之后重点记忆。

理工科而言:

第一,以题带动知识点的梳理,切忌盲目做太多的模拟题,一定要提升举一反三的能力。

第二,提高历年真题的利用率,通过做题总结考点,进一步提升自己实战临考能力。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作者: 刘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