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亚太实验学校”)也有一片热闹的天地。来自顺义、密云、朝阳等不同区县的同学一起动手体验科学探索和中医文化课程。据了解,这得益于亚太实验学校整合了科研院校资源,成立了“科学探案与中医药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其中,“青青陌上养生桑”社团课程作为北京市唯一一门由初中校开发的资源成功入选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资源平台,并向全市初中生开放选课。
制作桑叶饼干、桑叶面膜,发现锁的秘密……在亚太实验学校所开设的科学实践课上,中医和科学的奥秘令同学惊喜连连。“我人生的第一块饼干是在亚太做的!”“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还能再来呀?”学生们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乐开花。参加本次课程学习的顺义八中赵晴同学在课后邮件中所说:“今天的课真精彩!让我学会了许多关于桑叶的知识,也让我明白了桑叶浑身都是宝。”
学生的反响热烈,绝非偶然。本学期,为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北京市教委正式启动面向初一、初二学生的“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亚太实验学校充分利用雏鹰课程基地的优势,在北京市教科院、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的领导下,联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中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探索将科技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并成立“科学探索与中医药文化创新人才培养协作体”。最终,“青青陌上养生桑——桑叶面膜、桑叶饼干的制作”课程为全市开放课程。
为了做好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亚太实验学校专门由一位副校长直接负责的项目领导小组,项目组成员以初中理化生教师为核心,后勤教辅部门给予大力支持。除了采购最好的原材料和硬件,为了让校外学生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还专门为学生和家长配备了休息室、阅览室、免费Wifi,提供了引导等相关服务。高质量的课程很快收到校外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认为,面对初中开放,亚太实验学校闯出了第一步。这不仅仅是课程形态的开放,而是将高校、科研院所等专业资源转化为创新教育课程资源。和以往相比,学校、学生这样的需求方真正成为了教育供求关系中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