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我总说是从五岁开始的。我五岁上小学一年级,会写字了,就自发地开始写日记了。一开始挺幼稚的,我爸爸经常带我到他的同事、朋友家玩,主人就会拿一点好吃的东西给我吃,无非是饼干、点心之类,那时候困难,吃到这些东西不容易。我就想:今天吃了,明天忘了,不就白吃了吗?不行,我要把它记下来。我自己做了一个小本子,哪天吃了什么,就记下来,然后翻开来看看,心里放心了,觉得没有白吃,都留下了。
后来回顾,我发现是这样的:我已经意识到我的外部生活是会流逝的,我一定要用某种方式把它留住。通过写日记,我的确留住了我生活中很多好的滋味,当然这好的滋味就不仅仅是点心了,而是人生中的许多感受。从小学到中学,尤其上了高中以后,我非常认真地写日记,每一天都要写好几页。
通过写日记,我真的受益无穷。主要收获倒不在于提高了写作能力,后来成了一个作家,虽然我的写作能力的确是写日记打下的基础,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写日记,我的内心生活从来没有中断过。一个人有了持续的内心生活,你就会感到你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时候是有灵魂的,不是一个行尸走肉,你活得很充实,这是特别大的快乐。我建议老师和学生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这对一个人内在的深化特别有好处。
要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还有一个方面不可或缺,就是阅读。在阅读上,我不止一次强调:要读好书,尤其是那些经典名著。人类创造了很多物质财富,我们都很在乎去享受这些物质财富,但是人类还创造和积累了那么多精神财富,它们主要的存在形式就是经典书籍,如果不去享受,我觉得实在太可惜了。
不要只读专业书、财经书,阅读面宽一些,其实人文和社会科学各科是相通的,基础不深厚,专业上也不会有大出息。做学问的根本是做人,人不优秀,学问肯定好不到哪里去。优秀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心灵的丰富。有一种误解,好像写作只是作家的事情,读书只是学者的事情。其实,本来意义上的写作和阅读是属于每一个关心精神生活的人的,你只要看重你的灵魂,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要留住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由自主地要读那些精神含量高的书,这样来使你的灵魂变得越来越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