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鉴墙精品画作在大同大学展出

2015-12-23 10:41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图为展览现场

图为展览现场

千龙网讯 “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是本次画展的主题,也是我对艺术的不懈追求。”12月18日,山西大同大学校园内,张鉴墙艺术展如期举行,这位来自宋庄的著名画家开宗明义,点出是次画展的主题。

在张鉴墙看来,当今的艺术家缺乏的不是技术,而是文化立场和社会关怀。他讲到,这次画展将持续到2016年元月8日,共带来了从90年代初以来的70幅精品,跨越了他艺术生涯的大部分时空,也是他20余年艺术创作的精粹。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他探索自然与生命真谛的理解。而在大学校园内举办画展已不是第一次,年初在宁夏也举办过类似的个展。

展览现场,张鉴墙作品《素描》前,一位熟悉张鉴墙的朋友介绍,像这类作品,是他于1994年在大同深入生活时创作的20幅作品之一,其中油画《黑色的堡子湾》就是在当时创作的佳作,并在94年全国美展中获得优秀奖。而近期创作的风景系列,则更加表达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他用微妙的色彩,灵动的艺术手法让我们的心灵再次得到了净化、升华。

《灿烂》是张鉴墙于2000年创作的系列雕塑作品之一。这件作品他借用了真实的地球仪进行了艺术加工,以全新的艺术手法,使它变成了一个正在呐喊的地球仪,似乎在像我们呼喊,请珍爱地球!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生存生态的担忧。这件作品曾在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博物馆展出,引起了美术界及收藏家的关注,获得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普遍好评。

一位学生在观看画展后感到很震撼。他说,从来没有看到过用如此撼动心灵的艺术手法去表现人与自然关系的作品,有非常强烈的人文精神。希望大学里能经常看到这样的画展。

“这样的画展,不单纯是一次对自然的展示,它的意义在于作者通过对自然的神来之笔与现实器物的再创作,唤起我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来自北京的中国商报记者何杰如是说。

张鉴墙,1970年出生于新疆伊犁。1992年就读于中央美院。二十年前,他与栗宪庭、方力钧、岳敏君等11人不经意间走进了宋庄小堡,并在哪里拉开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大幕。二十年后,宋庄先后有万余名艺术家在此生活居住,他们在建构中国当代艺术史的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张鉴墙等人则被定格为中国当代艺术的象征和宋庄的拓荒者。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