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教师资格首次“国考”笔试举行,全市16493名考生报名笔试。从今年开始,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不再终身有效,而是只有3年有效期限。当老师的教师资格证也必须每5年一审。师范生不再毕业就能拿教师资格证。
“省考”变“国考”
2015年起,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不再由地方组织,而是实行全国统考,并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组织笔试和面试试题,并建立试题库。 教师资格每五年注册一次
教师资格不再终身拥有,而是定期注册。根据规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每5年注册一次,注册条件以师德表现、年度考核和培训情况为主要依据。
师范生也要考教师资格
师范毕业生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统一纳入考试范围。舆论认为,师范生进入教师资格考试范围,对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倒逼机制,能够促进师范院校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
以往师范专业的毕业生一毕业即被认定了教师资格,而一旦拿到“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就被认定终身合格。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人员来说,必须通过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然后按照属地原则申请教师资格证。
考试门槛变高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而以前则要求幼师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而此前要求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报考初级中学、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以前只有初中教师要求具备大专学历。
考试难度提升
以前省考教师资格证笔试主要考《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学”,现在改为国考以后,把《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统合为一科——《教育知识与能力》,增加了《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格证笔试还增加了《综合素质》一科,而中学又增加了第三科:《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