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呼唤语文教材改革

2015-12-24 14:11 常州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互联网+”呼唤语文教材改革

 随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存空间已不断改变。如果我们还以昨天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为教材去教育学生,那么,我们的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阻碍他们生存的知识。教育如何迎接新的挑战,笔者认为,现行语文教材除了存在选取外国作品和描写外国人少,写古多写今少,当代作品少等不足之外,现语文教材主要的社会心理偏差出现“三重三轻”:即重读写,轻听说;重教材,轻生活;重知识,轻技能。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交流的速度加快、范围扩大,频率增高,打破了中国教育赖以生存的教材中心思想。那么,应该确立怎样的教材观呢?笔者认为现在的语文教材应该以“轻读写,重听说;轻教材,重生活;轻知识,重技能”为主流,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要让学生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材及教学存在着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评价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就是看学生认了多少生字、理解了多少词语的意思(实际上是会背多少词语的意义),会不会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话,会不会背文章的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及写作手法等。目前语文教学过于支离破碎,太机械了,往往一个无关紧要的词不厌其烦地分析其深刻意义,而且必须与《教学参考书》的解释一字不差,僵化了学生的思想,造成了过重的负担。“互联网+”的应用为学生以生活为中心学习语文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了语文知识问题,可以向计算机网络中的知识数据库学习,并在学习时间、地点和进度方面拥有更大的自由。

未来社会的语文知识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如何让学生学到无限的语文知识,并创造新知识,语文教材改革势在必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从研究网络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语文思维技能和操作技能。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