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虽然教育圈风起云涌,进行了诸多改革,取得了很多进展,但只要涉及教育公平、校园安全、师生关系、高校贪腐等负面新闻,总是能戳中公众“痛点”,参与度更高,讨论更热烈。
多地曝出校园伤害事件
2015年,据各媒体报道,中国发生了多起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有人被扒光拍裸照、有人被扇38个耳光、有人被打成10级伤残……4月24日,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的一名小女生,上学途中被5个女孩拉到校外的小巷子里群殴,并被扒光上衣,并受到7女3男的殴打。令人心寒的是,围观者没有一人阻止,而受害女生也不曾喊一声“救命”。6月21日,江西永新一女生遭掌掴围殴。在云南,镇雄10月至11月间20天内连发3起校园暴力事件,3名学生被打死。
类似的事件不是个例。校园暴力行为的频发也敲响了一记警钟。社会、学校、家长一定要追查孩子犯错的根源,各自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高考“丑闻”事件接二连三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而高考或许是最好的体现之一。每到高考季,与之相关的问题接二连三出现。首先是高考第一天,南昌曝出成规模替考新闻。记者卧底披露,替考已成为“组织”和“产业”,有能力成批制作假身份证和假准考证,甚至可将替考者照片,安放到江西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令人震惊。
录取季,中国的几所顶尖学校,年年为了高分生源不惜伤和气互掐,今年更是恶化到了微博互撕、将矛盾公开化的地步。先是北大清华的四川招生考试组在微博上互相指责,称对方进行欺骗、花钱买考生等不正当行为,其后,又有记者拍到在广州执信中学,清华北大招生考试老师争拉高分考生。7月,重庆市江津区文科状元与复旦签订确认书,并被建议不要再填报其他学校,同分情况下因文综成绩略低未被复旦录取。无独有偶,7月24日,北京一考生网上披露自己也与复旦签订了确认书,却未被复旦录取。为了抢夺优质生源,高校频频曝出“丑闻”。
8月又有媒体报道称,由于江西考试院与清华大学各自划定录取分数线且互不认可,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高考理科状元王希无缘清华大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要想有效化解类似这样的“分数线之争”,避免考生遭殃,还须从源头上进一步改革完善现行高考制度。
全国各地学校现“毒跑道”
“毒跑道”问题成为今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在苏州、无锡、深圳等多地,不少学生集中出现了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起因是学校新建的塑料跑道含有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性的化学物质。
针对各地出现的“毒”跑道伤害学生健康的事件,11月底,教育部回应称,发生这类事件,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目前,对有质疑的体育场地立即停用,并通过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对正在和即将建设的体育场地,及时提请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建设,主动配合有关监管部门。
12月,又有媒体报道北京清华附中丰台学校小学部一新建跑道被指有异味,孩子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校方称跑道各项检测均未超标。为此,北京市教委要求涉事跑道暂停使用,并部署对全市新投入使用的塑胶运动场进行逐一检测。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但这些年,大家看到的却是各种各样的危险因素,在影响、威胁乃至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防不胜防。
人大教授与学生断绝来往
因学生在微信朋友圈“无端嘲讽”两位老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孙家洲9月20日公开宣布与今年新招硕士生郝相赫断绝师生关系,并“在半个小时前已经把决定告知了郝相赫本人”。
公开信被公众号发出后引发热议,学生郝某随即发表情况说明,自己并没有人格攻击,但表示同意与老师解除指导关系。第二天晚上,郝相赫又发出一篇道歉信。最后是否坚持解除师生关系?孙家洲最后表示,已向学院报告,暂不便对外公开讲。
师生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由此引发的问题自然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学校规定是否允许教授有资格解除师生关系?导师与研究生如何相处、沟通?大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中国考生国际测试成绩被质疑
10月20日,某教育培训机构透露,俗称“美国中考”的SSAT(SecondarySchoolAdmissionTest)取消了9月19日一次考试中357名中国考生的成绩。这批考生在9月19日参加了SSAT考试,并且取得了大面积高分。
虽然官方网站并没有公开声明,但有学生家长邮件询问得到了考试组织者的回复:“在对该次考试的考试数据进行审慎调查和仔细分析后,SSATB(美国中学考试委员会)有充分的理由对此次考试成绩的有效性进行质疑。”
与雅思成绩取消类似,SSATB给出的原因也是因为成绩高分而显得不真实。
其实,从雅思、SAT到SSAT,中国考生在全球外语水平考试中已经多次因考试培训机构押题、泄题舞弊而被重点关切。当年SAT中国区作弊丑闻不仅导致了个别考场考试成绩无效,同时也刺激了SAT的大幅改革。
雅思和SSAT成绩被取消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事实上,随着中国留学生群体的日益扩大,由此暴露出来的“诚信危机”也日益凸显。目前,海外主要高校也开始更加严谨查看中国留学生的申请资料,防止作弊造假等行为的发生。
高校掀起反腐风暴
11月24日晚,中纪委转发驻教育部纪检组的消息称,中国传媒大学3名校领导: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苏志武、副校长吕志胜,因违反八项规定分别受到了通报批评、免职等处分,中国传媒大学领导班子几乎被“一锅端”。
2015年同样被免职的还有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放春,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刘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原院长汤谷良。一周之内四所大学的领导被免职,高校也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腐风暴。紧接着,进入12月,近20所北京高校密集召开了形式多样的与党风廉政相关的专题会,会议主题涉及“三严三实”“四风”“讲规矩守纪律”“领导干部纪律教育会”等,部分高校日前已启动本校科研经费、财务等专项自纠自查。曾被中纪委点名通报的高校,如北邮、对外经贸大学还布置全校党员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回头看”活动。
随后,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报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以“对本校2015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基本情况、主要做法、经验特点进行总结”,同时还附上了一张廉政工作的“统计表”,规定时间内各校需通过机要途径寄给驻教育部纪检组。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焦点
6月9日,这一天对于全国近6100多万留守儿童来说并无特殊,可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茨竹村的4名留守儿童,却在这一天告别了世界。四名儿童是四兄妹,最大的哥哥13岁,最小的妹妹才5岁,孩子们生前穷得只吃玉米面。
贵州毕节留守儿童现状,近年来媒体多有报道,2012年曾发生过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内死亡的事件,当时即引发社会关注。
留守儿童相关事件近几年呈现多发态势,全社会开始正视这一群体及社会性问题。而民间组织发布
的相关调查显示,按照留守儿童的总数测算,全国约有1793万农村留守儿童一年只能见父母1~2次,约有921万孩子“一年到头见不到父母”。专家认为,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与其说是家庭分离之痛,不如说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