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考面试之“老炮儿”情节

2016-01-11 08:45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公考面试在即,考场如战场:身着绿色军大衣、挥舞着日式军刀昂首奔赴在京城寒冷的湖面冲向新兴势力,冯小刚试演的六爷呐喊着扞卫千百年的老炮儿尊严,演绎了电影所要标榜的情怀:丢了“规矩”→失了“局气”→多了“揍性”。

公考面试之结构化,何尝不是“老炮儿”的缩影,处处讲规矩!下面,华图教育专家来告诉大家,公考面试需要注意哪些规矩:

第一,角色定位清晰。作为结构化面试中的考生,理应时刻铭记自身身份,问候鞠躬答题的整个过程中,自身始终是一个演员,而表演是否到位能否过关,完全取决于考官。但是,很多学员在考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角色混淆,解答每一道题目之后都会对自己做出消极的心里评判,认为自己语言不华丽,要点不新颖,声音不洪亮等等。殊不知,考官才是真正的评判者,具备评判权的他们会以更为谦虚的姿态聆听考生的想法,优点先于缺点,认同大于否定。

盲目对于自己的答题做自我评判,错把自身当考官,规矩何在?

第二,内心素养强大。面试,面为先,试次之。很多时候面试场合,形式大于内容。具体体现为遇到难题,能够通过答题结构的完整塑造弥补答题要点的匮乏,遇到简单题,能够通过引经据典实现措辞的锦上添花;当考官对你嗤之以鼻,要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体现初生牛犊的自信;当考官对你不苟言笑,要能以不卑不亢的微笑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尊敬;当我们因为紧张感而语速变快,因为得失心而唯唯诺诺,要时刻提醒自己,强大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的出现不是为了证明参考答案的普适性,而是为了通过自己的语言影响考官的思维!

面对面之交谈,眼神不正视,表达不自信,讨好而不是征服,规矩何在?

第三,语言表述饱满。生活中,沟通成本过高造就了人们倾向于用简约提高沟通效率,几个字可以达意的就不用一句话。事实上,公考面试中,语言的规范性也罢,逻辑性也好,其设计本身的前提就是语言的流畅性,而流畅的条件就是表述要满,也就是话要多说。哪怕只是很简答的想法,也要尽可能将其前缀后缀添加完整,先行训练多说的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进行修饰和增减,实现考生的语言诉求。比如,雾霾现象,主体分析之媒体,核心作用就是宣传和监督。但是当我们通过“主体+内容+对象+方法+效果”的五点支撑法来表述的话,就可以表述为:媒体(主体)一方面应该通过宣传知识和定期报道现状(内容)的方式(方法)加强民众(对象)的环保意识(效果),另一方面要通过暗访披露和后续跟踪(方法)加强对于不法分子(对象)破坏环境行为(内容)的监督(效果)。这样的表述,如何能让考官不信服?

用生活表述之简约应对面试表述之饱满,规矩何在?

总之,无规矩不成方圆。纵然面试题目日渐复杂,测评要素逐年交叉,公考面试不断改革,结构化面试之规矩依然应该受到广大考生和学员的重视,大到国考,小到地方省考联考,那么多年,都是这套玩儿法!

“老炮儿”是一种情结,华图等你一起来做面试中的六爷!来源:华图教育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