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悄然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及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与教育的碰撞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教育学会网络教育研究会年会上获悉,网络教育研究会2016年将筹建数字教学创新联盟、数字校园创新发展联盟和创客教育联盟,提高新技术、新媒体、新应用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实效性,探讨智能终端、教育App、教学平台等新技术对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研究会秘书长姚定国在发言中表示,根据2016年工作重点,将以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工作重心,采取课题带动、项目推进、专家引领、学校联盟等方式,加快网络教学、网络学习的新探索、新尝试,不断提升研究会的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与以往不同,研究会今年在组织结构上也发生变化,将吸纳有关教育行业的企业,参加研究会的各项活动,成为研究会企业会员。
作为网络教育研究的专业组织,网络教育研究会今年还将组织开展丰富活动,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2016年我们将组织‘第一届中小幼课堂教学创新案例征集活动’和‘第一届数字校园优秀应用案例征集活动’,同时组织‘新技术、新媒体、新应用校园行’等活动。”姚定国表示,以此交流分享会员单位的实践经验,促进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当天,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教授应邀做了“未来学校建设的三层境界”的主题报告。他表示,第一层境界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随时随地联入无线网是基础设施建设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第二层境界,个性化的学习是其突出特点。碎片式学习、情境感知学习、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互动式学习等移动学习方式将备受关注。而教育流程再造则是第三层境界,这一境界包括教师角色再造、课程模式再造、组织结构再造、管理模式再造等。
“教育或许可以从一门主要依靠经验的学科转变为主要依靠数据的学科。”尚俊杰直言,未来的学习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学习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