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西游

2016-02-16 08:49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一个人的西游

看过一本书,大意是说,《西游记》之中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隐喻,隐喻着我们每个人想要最终到达西天,完成自己的梦想,就需要分别具备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4种完全不同的内在人格的力量。

比如孙悟空。它代表着我们处理难题的专业能力,才可以一路上见鬼杀鬼,见妖捉妖。而这种十分了不起的超能感,常常让人敬仰,就像和我同辈的每个小孩子,都渴望有朝一日变成孙悟空。

然后是猪八戒。它代表着我们苦中作乐的本事。这一点我很早以前就深有体会,享乐其实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随时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谁要是不信呢,就可以设想一下没有猪八戒的《西游记》,那该是多么无趣。

然后就是沙和尚了。表面上看很没存在感的一个角色,整部戏的台词,似乎只有“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但是他也很伟大,西天取经的一路上,都在默默无闻地做着大大小小的闲杂事。这种做好每件琐事的不容易,年轻的时候我不太懂,倒是最近的感触越来越多——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哪里有那么多的大事?小事不小,总要有人去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那个白白胖胖的唐僧啦。为什么他是整个团队的最高领导?尽管他啥本事都没有,一路上只会给大家增添麻烦。对此,那本书里面解释说,因为只有他心里有方向,西游的这个4人小组,如果里面没有唐僧,估计早就解散一百八十回了。但是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因为只有他敢于去想,敢于去憧憬一个看起来似乎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不敢想的好孩子。

每每谈到梦想,头脑中就会即刻蹦出来身边若干大人一遍又一遍“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耳提面命。不可以胡说,不可以吹牛,不可以试想自己有朝一日做到什么样的大事,过上什么样的好生活。

当然,考虑到当年的时代背景,我相信身边这些总在教育我们的师长,基本上都是出于一种很天然的好心,最不济,也只是重复了一句他们自己也不怎么理解的废话。而且,客观上讲,这种从小养成的不自信,也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帮我避免了各种可能的“受伤害”——不去奢望就自然不会失望,这个道理我还是懂得的。

所以一直到30岁之前,我的生活都十分地被动:考大学的时候,随随便便报了一个肯定能考上的学校;大学毕业,也根本没有想过能留在北京,只盼望回家可以分配到一个稳定的国有单位;写稿子从来不问稿费,总觉人家肯用就是莫大的肯定,真心觉得感激不尽……总之,套用自体心理学的名词,很明显的缺乏“雄心”(英文是ambition,翻译成雄心、野心、抱负什么都可以)。

放在西游记的语境里来说,我就是心里太缺乏那个看起来什么都不会的唐僧。

去年年底,在Galli的戏剧治疗课程上,我看到一位可爱的姑娘,在舞台上表演她目前正面临的一个困局:她想做一个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但是费了一个周末写好第一篇文章,却迟迟不敢点击“群发”的按键。在她的头脑中,满满都是批评者的恶毒声音,似乎所有人都在嘲笑她自不量力。

看到舞台上的她对自己无能为力,只会哭到瘫软,坐在观众席的我,心底也泛起很多涟漪,却不是完全的担心或者怜悯。因为虽然难过,同时我也已经看到,在她的这个未完结的故事之中,她就和当初的我一样幸运,身边还有好几个一定会不断给她鼓励,为她加油的爱人和朋友。我相信,稍加时日,她也一定会走出童年时遗留在她身上那些“看看你有多大斤两”的无聊诅咒。

我们都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唐僧,也一定都会到达自己梦中想去的地方。

就算到不了,也比只是停在原地遗憾要好。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作者:茉茉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