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香港幼升小体系:“战斗”需持续两年

2016-02-18 08:37 腾讯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一文读懂香港幼升小体系:“战斗”需持续两年

[摘要]学校质量参差不齐,最重学区和校网,“战斗”持续至少两年。

文/欣言

初秋的一个下午,我坐在位于九龙半山区的某间“一条龙”私立小学的校务处内,安静地看着孩子们进进出出,耐心观察着他们的言行举止,心里默数着身边办事经过的外籍老师和普通话老师的数目,翻看了这个数平方米房间内所有可供取阅的资料文字。

在我饶有兴致地做着上面那些美其名曰尽职调查的破事时,我那9岁的儿子,正在该校图书馆内做着中英数三张考卷。这些考卷,除了中文外,全部是以英文出题并作答。如果达标,他或许会成为该校的插班生。可两个多小时的考试结束后,他红着眼说,你为什么老是要让我转校,我不想转校,我喜欢现在的学校。

儿子现在上的是一所香港政府资助小学(俗称“官津小学”),不是耳熟能详的传统名校,但因该校升中学的派位结果不错,也能称得上地区名校。可三年来我的感受是差强人意:和内地相似的传统教育,不利于创造性思维发展,中英数水平一般,学生家庭背景参差不齐。当然满意的地方也有,宗教背景学校的老师对学生有爱心,功课出人意外地少。

和很多人一样,我认为教育能改变人生,总希望把最好的给孩子。再加上本身是学教育出身,对学校的兴趣成了职业病。过去几年来,我走进近二十间国际、公立、直资和私立学校听简介会和参观,经历了香港复杂的幼升小择校全过程,和很多父母交流了他们孩子的择校经历,可直到现在我都还在纠结和折腾着。

如果说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的话,对于在香港没有过硬本地关系的父母来说(比如能找神父或校董写个推荐信之类),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学区、学区还是学区,校网、校网还是校网。

香港划分为18片区,小学校网共有36个,中西区11校网、九龙塘41校网和沙田91校网都是传统名校云集校网。

买不起总要能租得起吧,至少是在考小学那几年。你没看错,香港幼升小不是一年就能结束。如果你摇摆不定走国际还是本地路线,如果本地路线公立私立直资你都要试试的话,幼升小的过程一般从K2(幼儿园中班)便开始,持续至少两年经历两至三轮洗礼。也就是说,你刚喘定幼稚园大战,真正的战斗就又开始了。

选路

香港的学校分类复杂,国际和本地体系是截然不同两条路径。按照香港教育局2014/2015年的统计,香港共有571所小学,其中本地小学526间,国际小学45间。

如果钱不是问题,对孩子中文水平没太高要求,已经决定让孩子未来到海外留学(课程),那么恭喜你,请直接向国际小学伸出橄榄枝。著名国际小学包括英基(ESF)(回复1、2) 、汉基(CIS)、新加坡国际(SIS)(回复6)等。

虽然国际小学也难进,但相对本地学校来说,还是较为容易厘清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而且进去后,直到考大学前几年,父母都能过上比较省心的日子。

但对于我这种又没钱又要好中文的父母来说,选择国际学校更像是走上了一条一直砸钱的不归路。而且,国际学校的学生是绝逼不可能重新回到并适应本地学校的,从本地学校转到国际学校的倒是屡见不鲜,比如我们过去几年就一直在动这个念头。

可当一所报名和面试费用分别2000港元,要交8万元一次性留位费,每月学费上万元,还有各种家长赞助活动的国际学校给了儿子offer后,孩子他爸说,你想我们以后每顿都吃方便面吗?要知道,上国际学校,孩子大概率也是要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的,学费预算其实要翻倍算,对于有两个娃的我们来说,真吃不消。

大抽奖

深入了解本地体系才是真正的大考验。

香港的526间本地小学中,按照上述教育局统计,官立和官津小学共461间,私立小学43间,直资小学22间。

第一种,官立和官津小学,统称公立学校,不收学费,质量参差不齐,属于学区划片、统筹分配上学。也就是说,高达88%的香港小学基本上是香港教育局按照家庭地址电脑自动化安排孩子入学,即俗称的“大抽奖”。学区有多重要,88%这个数字足够说明一切。

为什么说基本上,是因为“大抽奖”前也有一次机会,可以跨学区校网,向一间学校申请“自行分配学位”。但对初到香港求学的内地家庭来说,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因为主要针对“世袭生”(即有兄姐在该小学就读或有父母在该校就职的申请人),这个阶段基本可以忽略,最终还是靠“大抽奖”,归根结底还是学区。(我真的不是地产中介)

按照程序,小一入学统筹办法分为“自行分配学位“和“统一派位”两个阶段,每年9月初开始。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在当年11月底公布结果,统一派位要直到第二年6月才公布最终结果。

以今年为例(每年时间差不多),9月2日-25日家长领取“小一入学申请表”,要参加自行分配学位的话,9月25日前直接把表交给那间申请学校,参加统一派位则在明年1月29日前将申请表寄给教育局学位分配组。

上述461间公立小学,可将小一学额的50%作为“自行分配学位”,剩下50%学额由教育局作为统一学位分配入学。可近年来学校不断增加自行分配学位给世袭生,变相减少了大抽奖学位额。

在自行分配学位阶段,其中30%的学额是针对“世袭生”,余下20%学额按照“计分制”分配学位。但实际上,这一阶段能胜出的基本上是“世袭生”,因申请学生至少要取得20—25分,才有机会获得自行分配学位,

按照计分制,一般内地背景家庭只能获得15分。据我所知,有内地父母通过信教多得5分获得名校油麻地天主教小学自行分配学位,目测信主得5分这一出发点就能为教会获得大量新信徒,但别天主教基督教傻傻分不清楚。话说发现最近一些教会以幼稚园择校讲座作为发展内地人教徒的新策略,与时俱进又帮到人,必须手动点赞,阿门。

计分办法准则

1、父/母全职在与该小学同一校址的幼稚园或中学部工作 (20分)

2、兄/姐在与该小学同一校址的中学部就读 (20分)

3、父/母为该小学的校董 (20分)

4、父/母或兄/姐为该小学的毕业生 (10分)

5、首名出生子女﹙即为家庭各子女中最年长者﹚(5分)

6、与该校的办学团体有相同的宗教信仰 (5分)

7、父/母为该小学主办社团的成员 (5分)

8、适龄的儿童﹙即翌年九月开课时年满5岁8个月至7岁﹚(10分)

由于我们和大部分内地背景家庭一样只有15分(符合第5和8项),只有靠统一派位“大抽奖”。“大抽奖”要填报志愿,小一入学申请表分为甲部和乙部,甲部可以跨校网填三间学校(真中了简直比中六合彩还开心),乙部则可在所住学区校网报最多30间学校(高考(精品课)填志愿的心得终于可以用上了)。

对于校网,有人可能会铤而走险借地址报名,这点我并不认同,毕竟有法律和道德风险。

身边不乏借地址成功申得名校的案例。我儿子幼稚园同学便通过借奶奶九龙塘家地址,抽到Maryknoll Convent School (玛利诺修院学校小学部),一家有90年历史的天主教女子学校(下图,比港大更有范的校园,像哈利波特魔法学校),而且还是一条龙到中学毕业。

难怪知道大抽奖结果后,孩子妈妈热泪盈眶,要知道,这位同学还有两个孪生妹妹,以后都可以通过“世袭生”身份进入该校,等于一下中了三次六合彩,羡慕啊。

私立直资

“大抽奖”拼的是学区和运气,很多父母都希望在抽奖前能有offer在手心不慌,同时不少私立和直资学校在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上更优,因此私立和直资学校的学位竞争才是真正的白热化。(谢谢你还没放弃能看到这里)

私立小学是由办学团体自资经营,由校董会自行管理,这类学校完全没有政府补贴,学费有高有低。直资小学则享有一笔按学校合资格学生人数计算的政府津贴,因此学费并不高,学校由法团校董会自行管理。

私立和直资小学不用完全按照教育局的教学大纲,因此教学方式更加灵活自由,教育质量都较高。很多传统大热门名校都是属于直资或私立,比如拔萃男书院附属小学、拔萃女小学、圣保罗男女中学附属小学、圣保罗书院小学,港大同学会小学,保良局蔡继有小学,保良局陈守仁小学,英华小学等等。

全香港只有65间私立和直资小学通过面试招生,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各种面试班应运而生、为制作精美portfolio (个人简历),幼稚园小朋友学各种技能拿证书也成了规定动作。(回复57看名校升小面试100题)

私立和直资小学自己决定收生办法,招生时间也是自行决定,一般在大抽奖前,稍有名气的学校收到的入学申请都是超过3、4000,而学位一般只有100-150个,录取比例都是个位数,所以有比哈佛录取比例还低的说法。(回复11参考哈佛老爸哥大老妈的香港幼升小经验)

既然是跨学区报名面试,学区不再重要了吧。如果你这么想,就图样图森破了,面试学生其实就是面试学生家庭,住哪里当然会是考虑因素啦。

值得一提的是,私立小学的录取不影响参加政府派位,但接受了直资小学录取就不能再参加政府派位,因此时有私立小学的学位在大抽奖结果公布后能放出来。

拔萃女小学私立名校叩门经历了上述国际、私立直资、公立大抽奖三轮,如果不幸还没有你接受的学校接受你的孩子,就到了最后一轮的叩门环节。相信我,别把自己逼到这一步,我儿子的幼稚园同学就经历过这一环节,父母随时要崩溃的节奏。

叩门

这个动作很形象,叩学校的门问,你还有位子吗,现实却是和私立直资小学一样的激烈竞争。

“叩门位”又称“皇帝位”,是指大抽奖结束后,有学生选择了私立直资,自动放弃了公立学位而出来的空缺,或者是校长在每班固定人数外(一般每班30人),再额外增加的每班2-3个名额。

叩门要准备portfolio和自荐信,我就曾见到有超过300多名学生参加儿子学校的叩门面试,那一刻,我感到能大抽奖派到第一志愿的公立学校已经相当幸运。

既然香港小学体系这么虐人,为什么不回内地读书?其实内地不更需要学区和关系吗?我想,好的教育资源,不论是在香港、内地还是国外,都是一样的稀缺和竞争激烈,找到适合自己的并坚持走下去并不容易。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养女王”(kongkongparenting)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