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阶而上,可以抵达魔幻图书馆。
绿植遍布整个教学楼。
空中操场。
教师研修中心。
新型教室。
明亮的落地窗,错落的格局,明快的色彩,新校区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回归的孩子们。
明快的红、橙、绿、蓝等为主色调的教室;教室内传统的黑板变成可移动的电子白板,四个方向皆可是黑板;一起上课时,三间教室可以变形为一间超级教室,容纳百余位同学共同学习。教室外,还有一间超级“客厅”供不同年龄的学生共同使用。今天,中关村三小的万柳北校区正式启用,原中关村校区的学生们整体搬家。这个被称为《哈利波特》里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学校带给学生和家长非常大的惊喜。
三室一厅变形教室凸显魔法学院气质
中关村三小的万柳北校区呈“C”形,这借鉴了福建土楼民居的中国元素。整座建筑地下两层,地上四层,进入校园,便能看见位于二楼的体育场,与其他学校不同,为了节约空间,新校舍的操场被建在了半空中。
进入教学楼,明快的颜色立即冲入视野。整栋教学楼每一层都有不同的色调,红色、橙色、绿色、蓝色,从墙面到地面相互呼应,令人感到轻快而有活力。新校舍最值得称道的当属“班组群”的理念,倡导学生间以大带小,相互学习。“比如四年级1班、五年级1班、六年级1班三个年级组成一个班组群,在一个区域里学习”。老师介绍。因此,教学区最大的特点是“三室一厅”的构造。普通学校一条走廊两侧教室的做法变成了半边教室半边客厅的模式。
在一个班组群中,三个教学班并排设置,学生们享用专属的楼梯,“客厅”中有专属的卫生间、直饮水设备,每一层的班组群可以共用至少一个音乐教室、一个科学教室和一个美术教室。上课时,学生们不仅可以在教室里,还能在“客厅”里学习;下课后,宽敞的“客厅”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游戏、玩耍的空间。记者看到,“客厅”的布置非常温馨,苹果绿色的桌椅、矮凳随意摆放,有的是圆桌形,有的是小组式,完全由学生根据需要来使用。移动的写字板、液晶屏电脑也是标配,便于学生在公共区域活动、交流使用。与普通学校相比,这样的设计也像极了霍格沃茨魔法学院中学生们的公共区。
进入班组群里的教室,没有了传统的黑板、讲台,取而代之的是可移动的电子白板、可移动的投影设备,讲台变成了老师的移动办公桌。教室的四个方向全部都可以成为讲台,随意组合。老式黄色带抽屉的传统桌椅也不见了,配合每层色调的绿色、橙色等树脂桌椅取而代之。桌椅全部可以调节高度,桌子也由传统的直角全部变成了圆角,更加安全。
与众不同的是,班组群的教室还会变形。三个班的同学共同上课时,教室的墙会全部打开,变成一个300平米的超级大教室,容纳百余名学生上课。平时就以三个班的形式各自上课。为了吸音,教室墙面都采用了吸音的软包。不光是教室里面,开放教室、室外庭院,甚至室外活动场地都可以成为学生们的学习场地。
科技感十足细微处关爱学生
生活在这样的教室里是怎样的体验?校园中四处是明亮的窗户,从教室抬眼望去,蓝天下西山的景致格外清晰。明媚的阳光照向室外庭院,再透过落地窗进入“客厅”,随处都是暖洋洋的。
在这所现代化的教学楼中,还随处凸显着细节上的考虑,融入了科技感。所有的天花板都没有完全封闭起来,学生们可以看到建筑存在的声、光、风、水、电等原始构造,便于他们了解学校建筑是如何运作的。除此之外,每一扇通往室外的门上除了惯用的把手外,还设有按压杆,学生们只要轻轻一按压条,门就会自动向外打开,能够避免紧急情况下门无法打开的情况,预防疏散困难。此外,每个班组群外的室外庭院中,都为学生留了花池,等待学生开学后种植植物,感受生长。新校园中不再有专门的图书馆,一排排低矮的书架分散于整个楼层的各处,三四层的集中区域,书架的高度根据学生们的身高设定,方便学生们随手取阅。阅读区里,地毯、桌椅、阶梯各种形式,安静而适宜阅读,高兴的时候甚至可以在地毯上翻个跟头,这也颠覆了很多人对图书馆的想象。
超充分空间孩子活动无障碍
走在新的校舍中,丝毫没有传统学校校区的狭小。新校舍给予了孩子们充分的空间。在每层楼的公共区域,戏剧厅、礼乐厅、梦工厂、工匠坊等分布在各个不同的楼层中。在礼乐厅,进门便是古香古色的传统宅门,里面的专业教室也各具特色。教室内,中式长条的桌子、凳子,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书法、茶艺等科目的学习。
学校还专门建立了戏剧厅,每天中午开放,只要有表演需求的同学都可以上台演出,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展示舞台。
用餐空间、游泳馆、体育馆、运动空间则集中在学校的地下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的下沉区域专门建立了室内的体育馆。寒假中,学校篮球队的学生已经提前进入场地进行篮球训练。对于这个新校园,学生们都异常兴奋。“简直太高大上了。”六年级6班的刘澎说,在老校区时,由于地方狭小,女篮们需要和足球运动员在一个室外场地上训练,足球场地铺了沙子,因此孩子们练习时经常出现擦伤。在冬天时,学生们需要穿着棉袄戴着手套训练。“球冻得跟石头一样,拍都拍不起来”。在新的场地,学生们可以在专业的篮球场地里打球、打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