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教育圈热议三大话题

2016-03-03 11:44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民办教育圈热议三大话题

进入3月,全国两会的召开也进入了倒计时。与此同时,民办教育圈也在热议“十三五”开局之年民办教育亟待突破的相关问题。记者梳理发现,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师资公平待遇、公办民办公平竞争成为圈内热议的三大话题。

以税收撬动民办教育分类管理

目前,如何实行分类管理,是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的关键问题。在《关于完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税收政策的提案》中,民进中央认为税收政策既是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有力杠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界定,致使长期以来财税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难以落地。”民进中央负责人介绍,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法人属性模糊,无法享受事业单位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如何适用国家有关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界限始终不清晰;视同企业缴税,有违公益属性。

提案中,民进中央建议在这次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出台和完善民办教育实行分类管理相关的税收配套政策:一是确立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法律依据;二是有的放矢制定扶持政策,最大限度保障民办教育公益性;三是强化民办教育捐资、融资税收激励,助力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发展;四是明确营利性学校的征税范围,合理确定各类税负比例。

民办校发展呼唤平等竞争

“对于民促法修改,为什么民办教育界自己的声音都不一致?那是因为一些民办学校是社会资本借用公办学校的‘牌子’投资办学,这类公办校分校跟自己投资、打拼多年的民办校立场不同,意见自然不同。”对于民办学校的发展环境,北京王府学校校长王广发提出自己的见解。

如今,伴随出国留学人数的逐年增加,不少公办学校办国际部,其中涉及跨体制的办学模式,并衍生出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非良性竞争。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董事长、校长张杰庭表示,曾有知名大学参与创办地方中学收取管理费,并以提前招生的名义吸引生源。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认为,“非良性竞争环境对民办教育打击太大,一些大的教育集团可能还能撑得住,很多中小型的民办学校肯定会在这个过程中被挤出去。”

针对这个问题,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认为,如果在从事国际教育的问题上,公办民办教育对资源、市场有公平竞争的权利。不过公办教育应该提供均衡、普惠的教育。像国际教育等为特殊人群提供的教育,应该更多由民办学校等选择性教育机构提供。

呼吁民办教师平等享受退休金

同往年一样,师资作为教育资源中的关键组成一直受到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例如,在学前教育领域,民办幼儿园众多。然而,幼师素质却整体不高,与公办幼儿园的教师质量有明显差别。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体制内外教师的待遇有明显差别。有不少民办教育者认为,民办与公办学校师资力量的差异正在成为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阻碍。

张福岐是北京民办教育协会基础教育分会会长,一直关注民办学校教师待遇问题。一直以来,在民办学校任教的教师虽缴纳养老保险,但并不能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的退休金。张福岐认为,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办学校吸引优秀师资,应该从政策上逐步突破“双轨制”待遇的限制,以更好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