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舞蹈家协会参与怀柔区两所小学美育发展项目合作协议签署,至此,北京市高参小”项目实现了对全市16区的全覆盖,这对于整体推动中小学美育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高参小”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如何呢?北京市高参小办公室进行的“高参小”家长满意度调查显示,92.57%的家长对“高参小”表示满意。
超九成家长满意“高参小”
郊区、城区评价都很高
北京市于2014年启动“高参小”,即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提升普通学校办学水平。如今,“高参小”已实施近两年,效果究竟如何?家长的满意度又怎样?
2015年底,北京市高参小办公室开展了“高参小”项目相关小学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该项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象为2014年度加入“高参小”的13个区139所小学涉及高参小”教学年级的学生家长。调查结果表明,相关学生家长对“高参小”十分认可,表示满意的占92.57%,不满意的不足千分之五。
其中,从区域来看,家长满意度最高的是通州区,达98.70%,其次是石景山区,达97.88%,延庆区以96.24%居第三位。家长满意度最低的是昌平区,但也达到88.84%。
跟大学老师学习变常事
花家地实验小学是最早一批参加“高参小”项目的小学之一,与中央美术学院“结对”,最初,只有一年级的两个班参与,如今已经滚动到一、二年级的全体学生。在央美老师的指导下,在一年级开设“绘新饰界”课程,二年级开设“绘心绘美”课程,孩子们还经常走出校门,到央美、太庙等地参观画展、办画展。
“我们和中央美院仅一路之隔,但以前最多是到美院借用一下礼堂,而如今,央美的老师走进学校,不仅增强了学校的美育力量,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美术之外的东西。”花家地实验小学方舟苑校区德育主任东俊梅说。这也令家长们兴奋不已,二(3)班董正翼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现在学习美术的兴趣大大增加,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孩子对作品的要求更高了,即便放学了,还一个劲儿地修改,不改到满意不离开。”
在西城区半步桥小学,全校一、二年级300多名学生全部走进形体教室,接受中央芭蕾舞团专业教师的指导。“一年多,孩子学习了哑语、手位、小跳等基本的芭蕾动作,看着孩子越来越有舞蹈的姿态,我们很满意,这样的课程对于培养孩子的形体、气质很有益,还让孩子学会了坚持和吃苦。”一位家长感叹道。
“高参小”实现
北京16区全覆盖
在“高参小”最初启动之时,有140所小学与高校、社会力量单位等结对,之后,不断有小学与高校、社会力量加入其中。截至2015年底,北京参与“高参小”的区县有15个,小学161所,高校和社会力量单位32家。
今年年初,怀柔区的杨宋镇中心小学、北房镇中心小学也加入了“高参小”项目,与中国舞蹈家协会对接。如今,“高参小”项目已经覆盖北京全部的16个区,参与的小学达163所,所惠及的学生总数约17万。日益壮大的队伍,将使“高参小”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5年底,市教委专门组织部分高校专家及音体美教研员等分别走进各“高参小”项目学校,以听课的形式调研教学情况。其中,在听完中央芭蕾舞团在4所小学的“高参小”教学后,专家组给出了十分肯定的评价,甚至建议在所有的小学推广普及芭蕾基础教学。这样的高度评价,无疑是对“高参小”的另一种肯定。
将优质资源送进郊区学校,让郊区孩子享受和城里孩子一样的美育,这也是“高参小”的初衷。中国管乐学会就在密云一小设立管乐教育实践基地,优美的管乐声也在这所郊区校扎下了根。“我家孩子自2014年学习萨克斯,是‘高参小’的受益者。”家长孙丽说,“没想到孩子在短短两年里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够很认真地参加管乐团的排练,深深地迷上了萨克斯,这让我感到很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