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起,北京市将调整统一高考科目,探索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3月3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未来五年首都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举措。
“十三五”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新时期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关键时期。围绕着首都城市发展功能定位和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教育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线联平介绍,到2020年,首都教育发展将形成公平普惠、优质均衡、特色创新、开放协同的首都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全面完成《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教育现代化,确保教育事业发展全国领先,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更加公平,优质教育供给显著增强,人才培养模式灵活多样,教育治理体系规范高效,教育辐射影响力持续提高。
“十三五”时期,首都教育改革发展将坚持把提升质量作为主线,坚持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着眼点,使首都教育具有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均衡。
线联平介绍,未来五年北京坚持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使首都教育更有活力、更有影响力。落实到各级各类教育上,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畅通学生成才渠道;强化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增强社会贡献力;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全民学习;依法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教育选择;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促进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拓展教育交流与合作渠道,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对于未来五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北京考试招生制度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线联平明确表示,2017年秋季起,北京市将开始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自2018年起,落实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推进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自2020年起,调整统一高考科目,探索普通高等院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要通过完善配套措施,基本建立起符合首都实际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为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全面强化素质教育、促进社会纵向流动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