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E政录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2016-03-11 15:32 中国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两会E政录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潜能”,“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这传递出怎样的改革信号?怎样聚焦重点问题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全国人大代表、一拖集团董事长赵剡水——

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尚未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结构体系。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是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创新创业指导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校长 袁寿其

衡量“双创”质量要从三个方面考量,即创新理念、创新能力、项目本身。但是,在衡量“双创”质量的时候不能简单以成败论英雄。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评价衡量“双创”质量的机制,要有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一拖集团董事长 赵剡水 

坚持问题导向最重要 

《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结构体系。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当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袁寿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差距是尚未形成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结构体系。解决这一问题,重点是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创新创业指导体系。 

赵剡水: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问题导向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创新理念,如果没有创新理念,就很难找到创新点和创业载体;二是创业能力,创业不是那么容易的;三是创新文化,在创新和创业文化氛围营造方面,我们还有好多工作需要做。 

“四位一体”破解资金短缺难题 

《中国高等教育》:激情很重要,教师很重要,资金也很重要。资金短缺问题怎么解决? 

袁寿其:创业资金短缺被公认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解决资金难题,高校难以“一枝独秀”,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筹措,可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设立专项奖学金、设立项目扶持基金、引入共建资金等。学校可与地方政府共建优质创业孵化器,与地方组织部门共建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与地方人社部门共建就业创业工作站,与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共建研究生科技创新工作站和科技创业协作联合体,等等。这样,既可以通过各项软硬资源的导入减轻资金支付的压力,又可以通过协作共建赢得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 

赵剡水:其实,资金是问题,但也不是问题,主要看大学生创业的项目和故事怎么讲。天使基金也好,风险投资也好,往往就听故事。这个故事不是文学故事,而是你要做什么事、前景如何、能解决哪些问题。这个故事要能讲到位的话,资金也不是问题。同时,创业融资的机制和创业融资环境的打造也非常重要。 

从全球来讲,我认为资金并不紧张,但投资是逐利的。创业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创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也不是每件事都能成功。这就需要建立信任机制和诚信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中国高等教育》:有好项目,讲好故事,有国家的支持,设立创新创业基金,资金就不是问题。当前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学校怎样聘请创业导师? 

袁寿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是关键。一是做强校内专职教师队伍,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学术带头人培养,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指导。第二,大力加强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鼓励高水平教师承担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开展创新实践。第三,选配富有创业经验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科研人员担任学生创业导师。第四,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工程能力培训,切实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是做大校外兼职教师队伍。通过聘请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聘请创业成功校友和社会风投机构管理者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团队的实践运营导师等,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家团队,通过校内外专兼职教师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创业时时有指导、处处有服务。 

赵剡水:教师也有再培训和提高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一些教师到企业特别是企业的经营部门挂职,也可以把企业里做经营的人请到学校做特聘教授,要不拘一格选创业导师。同时,学生到企业去实践也很重要。创业的人很多,但是最后能成功的人一般都是把兴趣和创业结合到一起。创业要有韧劲,要屡败屡战,直至成功。 

缝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 

《中国高等教育》:我们知道,创新创业教育很重要的一条是课堂教学,那么,怎么优化课堂教育载体? 

袁寿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有机融合的转变,载体就是“优化课程体系”。 

一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点要从课程教学、活动与集训、模拟实践、网络课堂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切实将创新创业元素植入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和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同时,要充分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元素。 

二是开设创新创业类的专门课程,形成以课内外双学分体制为驱动,以满足学生创业知识诉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体系。 

赵剡水: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东西要能适应知识或者各个方面的变化。从具体操作上来讲,可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活生生的案例很容易找到。我们的许多教材就是一本书,但国外许多都是活页教材,讲完之后就能组成一本书。教材要鲜活,知识要能及时更新。而且,师生在课堂上一定要互动起来。 

不能简单以成败论英雄 

《中国高等教育》:很多人提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作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考核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您认为应当怎样衡量“双创”的质量? 

袁寿其: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不是“企业家速成教育”,使在校学生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也不是大大小小的“学生创业公司”,而是要为学生注入创新创业的基因,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 

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学校来讲,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牢固确立,即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转变,由单纯面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面对全体学生转变,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讲,就是学生素质全面提升,不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创业能力与水平等延展性素质同步提升,学生发现机会寻求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学生中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典型和创新创业成果,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和潜力得到充分激发,成为促进社会萌发更多创新行为的原始细胞。 

赵剡水:衡量“双创”质量要从三个方面考量,即创新理念、创新能力、项目本身。但是,在衡量“双创”质量的时候不简单以成败论英雄。有的项目没有挣钱,但在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上是值得肯定的,对这种项目也不要全盘否定。我们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的评价衡量“双创”质量的机制,要有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如果没有容错机制,创新创业就很难长久。比如,年轻创业者在一段时间内往往都是很偏执的人,一门心思做这个业务,在其他方面就会忽视,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容错机制。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宽松和宽容的创新文化,允许创新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有失败,使创业者能够放开手脚来创新创业,激励他们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克服失败中走向成功。(唐景莉)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