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供给侧改革 小学走班正流行

2016-03-14 13:57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教育供给侧改革促学校课程供给更多元套餐变点餐 小学走班正流行

丰富教育供给结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服务模式的新“供给侧”结构……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渐深入,北京市中小学已经开始探索,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的课程。记者走访发现,以往在高中较为常见的走班教学,已经在小学阶段开始流行。从以往整齐划一的课程“套餐”到学生可按需选择的“点餐”课程模式,走班上课逐渐赢得了学生的认可。

走班现场

沉默者”的课堂嬗变

3月9日上午,在顺义区西辛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杨雨同学一直十分活跃。每当老师让同学们举手回答问题时,她总是很快地把手高高举起。而就在半年前,她在课堂上还很少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

让杨雨同学在短短一个学期内发生如此巨变的推力,正是该校从2015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在六年级学生中实施的一项分层走班改革。和杨雨同学一起上这节语文课的学生共有28名,他们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自然班。与此同时,这5个不同自然班的学生分别在2个快乐提升班、2个幸福成长(一)班和1个幸福成长(二)班上着相同的语文课。

在这节语文课上,杨雨同学一共“抢”到了三次发言机会,除了自己朗读课文外,还能发现并纠正其他同学在朗读和词句理解上出现的“小差错”。

“很喜欢现在这样的课堂!”课后,杨雨同学告诉记者,在实施分层走班之前,自己的学习兴趣不大,上课经常感觉“跟不上”,“有时还走神儿,很少主动回答问题,都是几个学习好的在发言。”如今,她成了这个班上十分活跃的学生,不仅当上了学习小组长,几乎每节课上,都能主动发言三四次,上学期期末考试时,语文成绩也提高了。

像杨雨同学一样,在这节语文课上,从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句到小组合作学习、走上讲台展示,共有18名同学获得了发言或主动展示的机会,有的同学发言还不止一次。而在原来的自然班里,这些同学大都是课堂上的“旁观者”“沉默者”。

西辛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范腾艳介绍,学校依据必修课程同质走班,选修课程异质走班原则,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弱为主制定自主选课标准,同时兼顾智力因素和其他非智力因素以及家长和学生需求,帮助学生做好选课走班。目前该校在六年级学生中开展语文、数学分层选课走班,分成三个层级即:快乐提升班、幸福成长(一)班和幸福成长(二)班,以5个自然班为一个单元,全年级10个自然班分属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分成2个快乐提升班、2个幸福成长(一)班和1个幸福成长(二)班。六年级体育课则实现分类走班,分成篮球、足球、田径、体育舞蹈和大力士减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自主选择。

记者调查

小学走班多为素质拓展课

2月25日,新学期刚开学没几天,朝阳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就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堂选修课。10时15分,课间操刚一结束,四年级二班的王弋就和所有同学一样,赶紧瞪大眼睛寻摸着自己在这学期“中意”的选修课老师。

只见操场前方十几位老师双臂高举,手里举着的一个小方牌子上标注着自己所教课程的名称。没一会儿功夫,和王弋“志趣相投”的27名同学,一股脑围到了老师杜静忠身边。而他,即将接管孩子们这学期的科学课。

课堂上,杜静忠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通过科学的角度和同学们探究了在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精神抖擞,聚精会神的思考着老师的提问。35分钟一节的课程眨眼就结束了。

“早在寒假的时候,任课老师就会把新学期的课件放到网上,供学生们了解。”杜静忠介绍,每年度的上下学期,同学们都会自主选课。“学校在尊重学生意愿的情况下,会根据报名数量进行调配。”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