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赵登禹学校:走进自然博物馆,认识生物多样性

2016-03-23 15:54 千龙教育

打印 放大 缩小

2016年3月18日下午,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组织八年级的同学们走出校园,在这草长莺飞,充满生机的时节,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开启了《走进自然博物馆,认识生物多样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旅程。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视和普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日渐突显,它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被首次列入“十三五”规划当中。那么,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生态文明教育就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成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校生物组借力发展,开拓了生物教学的新形式,“走进自然博物馆,认识生物多样性”活动是师生们学习方式的有益尝试。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对青少年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其他教育机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古生物陈列厅向我们展示了生物的起源和早期的演化进程,透过化石的印痕, 仿佛又看到了已经灭绝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迹,似乎带领我们穿越时空,聆听来自遥远太古代的声音。

而植物陈列厅又似一部绿色的史诗,叙述着植物亿万年的演变。由水生到植物登陆,即使是一朵花的盛开,即使是一粒种子的传播,都蕴藏了无数的奥秘,留给我们无数的疑问。

动物陈列厅,则向我们讲述了这些“人类的朋友”身上的奥秘,这里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还原再现,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之美,动物界的神奇。

人类陈列厅,让我们一睹人类由来的壮阔历史。由猿到人,历经万年,才有今日的容颜。一个人的诞生,看似平淡无奇,却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这里,同学们重温了初中两年的生物知识,对已学的生物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汇总。通过完成任务卡的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生物知识的整体框架,为今后继续学习生物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同学们认真阅读馆内的文字资料,仔细观察图片、标本,通过收集的图文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认识、区别不同生物类群的基本特征,充分了解生物和人类的关系,认同生物多样性对于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意义。

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学习生物适应环境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基本知识,感受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美。通过自选课题(如:恐龙之谜、非洲生物的适应性、动物——人类的朋友等)的研究分析,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识,提高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赵登禹学校开展的学科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就是要让同学们把书本知识活学活用,走进博物馆,学会观察,比较,检索,整理,提炼等多方面的学习技能,终身学习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学会学习,是一种能力,让我们的活动,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具有学习能力的人,这才是每一次老师们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的目的所在。关注社会,从学科实践入手,探索自然奥秘,从书本到博物馆,到自然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的教育方式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赵登禹学校会在今后,结合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努力创新生态文明教育形式,不断提升教育效果,为青少年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