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都是孩子们不用到学校上学的日子。那孩子们在周末都会干点什么呢?
在很多人的传统记忆中,周末的孩子不是宅在家,就是在家长的带领下奔波辗转于各类学科辅导班。而如今的周末,孩子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且个性起来:去鹦鹉园里观察鸟类,到山里认识各种植物,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手艺,跟着美食达人学做烘焙……记者观察发现,每逢周末,京城都会兴起一批民间小课堂,各类“达人”会带着孩子们边学边玩。
课堂有趣
看鹦鹉看出两节课
嵩嵩是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小男生。前两个周末,妈妈给他报名参加了一堂有意思的观鸟课,而这堂观鸟课是一家社会教育机构和位于丰台区的一家鹦鹉园合作开发的。
虽然离最近的一堂课已经过去了快一个星期的时间,但嵩嵩还是饶有兴趣地跟记者描述自己上课的内容:我们一起上课的大概有20多个人,老师把我们分成四组,分别负责观察鹦鹉的不同部位。一堂课大概是40分钟,我死死地盯着鹦鹉的嘴巴……
虽然第一次的课并没有让嵩嵩妈妈感到惊艳,但她感到惊喜的是,平常顽皮的儿子居然能静下心来,盯着鹦鹉看了一个多小时。“这是我没想到的。”
接下来,让嵩嵩妈妈感到更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在第一次课结束以后,儿子嵩嵩对第二次课程相当期待。“下周我要去当小老师,老师让我把我观察到的鹦鹉讲给新来的同学。”为了能当好“小老师”,嵩嵩变得格外积极主动,每天从学校回来后,他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查阅各种关于鹦鹉的资料。“儿子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突然觉得很欣慰,如果他的学习也能变得这么主动就好了。”妈妈对儿子的变化很感慨。
第二个周末,嵩嵩如约到了鹦鹉园。这一次,他表现得很棒,他精心准备的小课堂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阵阵掌声。回到家,嵩嵩对妈妈说:“我喜欢上这个鹦鹉课,因为我觉得观察动物很有意思。”
和嵩嵩一样,一年级女生静怡的周末也没闲着。最近,爸爸妈妈总是会带她去参加一个烘焙班。在这个烘焙班上,静怡第一次试着和面,第一次学会了用烤箱,还第一次烤出了一盘不算太完美的饼干……“静怡妈妈告诉记者, “我给女儿报烘焙班,其实就是想让她体验一点女孩子以后应该会做的事情,而且在整个烘焙的过程中,有很多亲子互动的环节,让我觉得能增进我们一家三口彼此间的情感。比如,女儿会在自己做的蛋糕上,用奶油画下我们一家三个,那一瞬间让我觉得特别甜蜜。
花样繁多
自然观察类小课堂最火
记者发现,在目前的周末市场中,民间小课堂花样繁多,包括自然观察类、户外运动类、非遗技艺类、技能体验类等,其中以自然观察、技能体验类最为火热。
高付元是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办公室的副主任,因为工作关系,他接触过很多社会机构所开设的民间小课堂,也受邀为一些机构做过课程指导。他表示,在周末民间小课堂兴起之初,大部分的雏形都是源于自然教育或生态教育。高付元告诉记者:“自然观察类小课堂的兴起和火热,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到自然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