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一学校刘运河老师在阜平中学为学生授课。
“寻根”阜平二十四年
3月3日,怀着好奇又有点忐忑的心情,北京市八一学校的8名教师踏上了前往河北省阜平县的送课之路。这是八一学校为阜平县中小学送课的第二年,但已经学校帮扶阜平县教育发展的第24个年头了。
上一节90人的“大”课
在此次送课之行中,八一学校特级体育教师黄虹也是其中的一员。“我去过很多次老区和偏远地区,但这次仍然让我感到震撼和心疼。”
黄虹的送课学校是城厢中学(初中)。在前期的交涉过程中,城厢中学向黄虹提出可以在课堂中开设跳绳、耐久跑等3个体育项目,她选择了以耐久跑为授课主题。但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令黄虹傻了眼——“学校只有一个3个篮球场那么大的操场,两边是高台阶,中间还停放着车辆,地也是水泥的。”但硬件设施的不完备并不是最大的挑战,而是一班90名学生,有时候一节体育课3个班同时上,且男女混上体育课的人员因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在操场上只有原地转体的空间。”黄虹的4项课程设计该如何实现呢?她想了一个办法——在热身运动中,融入跳绳这一道具,教学生做“绳操”;当耐久跑时,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并融入4段音乐以控制学生的跑步节奏;在课程接近尾声时,再以跳绳为道具让学生们围成圈做游戏。“我很欣慰地看到,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的脸上见汗了。还有不少女生在下课之后围在我身边,问东问西,特别高兴。这可能比他们一学期的运动量都要大。”
“场地和器材是客观存在的难题,但让学生们动起来也是可以灵活解决、不受条件制约的。”在课后的研讨交流活动中,黄虹将自己的经验之谈讲与当地教师听。“令我感动的是,过来交流的不仅有体育老师,还有信息、音乐等各科老师,他们很渴望学习。”
在这次送课活动中,八一学校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的8名教师分别出马到照旺台明德小学、城厢中学(初中)、阜平中学(高中)授课,他们中有语、数、英三主科教师,也有体育教师。在前期准备中,每名教师都经过对北京教材和当地教材的对比分析,从而挑选适合当地学生的授课内容,其中既有像高中语文教师申增富从高考语文试题做切入点进行考情分析;也有像小学英语教师蒋煦菲从注重英语的工具性作用进行教学指导;更有像高中数学教师刘运河从中央电视塔、行星等生活实际引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启发……据八一学校书记牛震云介绍,送课从2015年的2节到今年的8节,今后还将成为常态并根据当地学校的需求进一步扩充,不仅包括语数英等主干学科,同样要囊括史地政、理化生等全学科的课程。
连续15年
发放“筑梦”奖学金
八一学校是一所从阜平县走出来的红色学校,学校始终不忘“寻根”阜平,为当地教育发展贡献绵薄之力。1992年1月,首次“寻根”活动开始,至今已经是第24个年头了。在这24年间,学校师生与当地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2001年起,八一学校每年拿出近2万元作为奖学金,奖励城南庄八一希望小学和向阳庄八一小学五六年级的1/3学生,为他们的学习之路“筑梦”;2013年,原八一中学与阜平县教育局签订协议,对阜平开展为期3年的支教帮扶工作,那一年,阜平县的20余名师生一行走进八一中学,学习教研……
24年的寻根教育,在一届届学生心里种下了红色的种子。1996年至2000年,学校先后接受5批20名阜平学生到八一免费学习,这20名学生先后考上大学,如今,他们通过在自己岗位的奋斗与风险来回报当年社会各界给予他们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