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高教质量“国家报告”出炉

2016-04-11 11:02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首份高教质量“国家报告”出炉

教育部4月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高等教育系列质量报告。其中,总报告《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是首次面向全世界发布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报告”。

这套由一本总报告和三本专题报告组成的系列质量报告,紧紧呼应“十三五”阶段高等教育“提高、争创、优化、转型”四大主要任务,积极回应了“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质量”的战略主题以及社会各界和公众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热烈关切。

据了解,此次发布的4本报告统分结合、各有侧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全方位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状况,《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全景展示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现状、问题与出路,《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用“大数据”精准监测新建本科学校的“三基本”实现情况,《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客观展现近170所经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

系列质量报告显示,中国高等教育水平跃升世界中上水平。相关数据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体量”最大,2015年在学总规模3647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52所,位居世界第二,毛入学率40%,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针对中国目前世界高水平大学数量不多等现实,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认为,这一方面与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实践不足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需要学校有先进的培养模式、科学的内部治理、优秀的人力资源做支撑。

据悉,自2000年以来,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中国主动调整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新建院校助推中国高等教育大转型,使中国高校各安其位、各显其能、特色发展,扭转了以往“千校一面”的状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表示,新建院校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功不可没。

系列报告还突出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在国内评估和国际认证的成功实践基础上,系列质量报告推出全新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吴岩表示,无论是全口径高等教育质量的“五个度”质量维度,还是工程教育质量的“三个面向”,或者新建院校“三基本、两突出”,都基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借鉴国际教育质量评价先进经验,建立了自己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质量新标准、新体系,得到了国际组织与专家的高度评价。

但系列质量报告同时指出,中国高等教育仍存在学科专业设置优化不够、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够、高水平教师和创新团队不够、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不够、就业与专业相关性不高等问题。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凌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