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如同不同的乐器,在“交响的学习”中发出他们独特的声音,构成一曲独一无二的天籁交响。我所推广的学习共同体,不是找出学生的共性,而是发掘学生不同的个性以形成独一无二的共同体。个性应该是放在整体考虑当中的个性,课堂要认识并尊重学生的多样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要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主人公。
共同体学习是课堂学习深度发生的有效途径。课堂上每个人自己学自己的,不进行交流与对话,教师单方面的灌输都无法实现深度学习。要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最好的途径就是共同体的学习。
课程构建要搭好四个支柱。第一是语言,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第二是探究的学习,无论数学还是科学,都可以采用探究式学习;第三方面是艺术,学生如果不具备艺术修养,就不是真正的成长;第四方面是公民素养或者叫市民素养教育。以上四点也是支撑小学教育的四个支柱。
教师的发展与成长在教育教学现场。如果没有优秀的老师,我们提出的这些理念也就无法实现。教师真正的成长不仅在师范学校,更重要是学校这个现场,学校必须为教师提供发展环境,在学校当中老师必须能成为一个学习发展的共同体。
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安心地在学校学习,不丢下每一个孩子,让学生能够大胆说出“我不懂”。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很多学校都在做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很多学校都取得了很大成功。要想使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安心在学校学习。
未来学校发展当中将要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成就高质量的学习。高质量的学习是一种对话与修炼的过程。学习是从已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的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
高质量的学习是共同学习,它包含三个因素:相互倾听,有挑战性,符合学科本质。倾听他人的声音是学习的出发点,越会倾听的学生越善于学习。因此高质量的学习是探究、思考不懂的事情。已懂的、理解的东西即便滚瓜烂熟,也不能称为“学习”。真正让学习发生的场所应该是安静的,可以敞开心胸的、温暖的地方。唯其如此,共同体学习的独特价值才有彰显之可能,这也许是我们可以期望于将来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