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名叫王羽的在线老师“红”了。王羽老师之所以能“红”起来,是因为他在线授课每小时收入超过1.8万元。
王羽老师的高薪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他在一家在线教育平台开设了7节课,听课总人数达到9479人,课程总收入约84619元。按在线教育平台扣除20%分成计算,王羽老师7个小时的实际总收入超过了67000元,平均每小时收入达到18842元。
在线教学高收入从何而来
其实,在互联网教育领域,王羽的收入并不算多。几年前,雅思“名师”郑仁强曾创造过“纪录”:4个小时收费366元在线课程,1150人报名,总收入达到42万元。按小时计算,其时薪超过了10万元。
然而,王羽引发关注的真正原因,是他中学教师的“身份”。因为教育部门严禁教师在社会培训机构对学生有偿补课、严禁公办中小学教职工在校外教育机构兼职、组织或参与有偿补课。
事实上,王羽的“身份” 与公办教职工并没有关系。此前,他在新东方上课,之后又创办了自己的培训学校。此次,只不过王羽有了一个更时髦的称谓“在线老师”,而且也给更多的教师指明了在线任教的方向。正如王羽所言,“网上没有场地、人数的限制,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可以来上课,我在线下讲课,一堂讲座学生最多2000人。对老师而言,生源越多收入越高。”
此外,线下辅导机构在教室房租、招生营销等方面投入了高额成本。所以,学生缴纳的学费中,辅导老师的课酬仅占很小的比例。而在线教学,老师可以获得80%的学费分成。同样的课程,老师线上的收入比线下增加了50%。
公办学校“名师”能否课外“触网”
“在线上,老师的生源数量和分成比例得到了大幅提高,高薪自然不成问题,而且有实力的老师口碑和影响力可以快速扩散至全国。未来,辅导名师的知名度将不逊于网红。”一家在线教育平台的相关负责人如此断言。
不过,这位负责人也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在线教师的知名度至关重要。与培训机构的教师相比,公办学校教师的知名度显然更胜一筹。这也就是“在线教师”引发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中,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对于违反规定的在职中小学教师,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
不难看出,在上述规定中,并没有做出与在线教育平台相关的规定。不过,有关人士指出,虽然“线上辅导”是新生事物没被列入其中,但应该属于“在校外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兼职从事学科类教学、文化补习并从中获取报酬”一类,所以是被禁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