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情绪

2016-04-15 08:29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网络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情绪

小长假最后一天的下午,我带着孩子在公园里玩。他非要去健身器材林立的活动场,一会儿扭扭腰,一会儿摸摸单杠,接着又跑到健步器材上折腾。我逐渐放松了警惕,不再跟着他跑。

一个人逐渐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学会偷懒。

我喝了口水,拧紧瓶盖的时候,看着孩子又跑向另一个器材。这时候,斜刺里忽然冲出来一辆电动自行车。骑车的人看到了孩子,嘀嘀地鸣笛,减速但是没停下来。那根本就不是车行的道路,但骑车人为了能抄近道,还是毫无顾忌地拐了过来。

当时,那辆电动车的前轮距离孩子身体只有三四米,如果它没有停下来,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撞上去。而我,在孩子身后四五米之外。我身高只有1.80米,加上胳膊的长度,就算我伸直手臂、趴到地上,也根本没办法拉住奔跑的孩子。我不知道电动自行车会不会停下来,也根本不敢指望一个毫无规则意识的成年人——唯一的希望是声音,声音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只需要0.01秒,声音就能抵达孩子的耳膜,唤起他的警觉。

我于是大吼孩子的名字。他听到了,被吓了一跳,带着惊慌的表情扭头看我,身体也停了下来。我这时终于凑到他身后,拽住他的手腕。电动车又放开速度,从健身器材间的空隙间飞了过去。我拉着孩子,扭头盯着骑车人的后背,狠狠地看,脑袋里有一万匹羊驼在奔腾。我以正义联盟的名义起誓,如果超人愿意把那双氪金眼借出,我当时一定能用目光把他烤化了。

大家应该能体会到我对电动车的深厚感情了吧?前几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媒体人李方的一篇文章,他认为深圳和北京先后禁止电动三轮车和电动两轮车很好,觉得“后半生有希望岁月静好”。我当即转发表示支持,后来又觉得不过瘾,哗啦哗啦写了一篇公号,解释我为什么支持禁掉那些四处猛窜的电动车。手指头在键盘上敲击那会儿,我觉得自己就像鼓胀的气球,终于被针刺了几个小洞,元气四溢。写完之后,激动之情仍未平复。

发布后,我把它转到朋友圈。大部分人都没理我,只有几个我平时尊重的师友在下面跟帖,反对我的意见。其实,我太熟悉这些人了,一张嘴就知道他们要说什么话。看到名字,我就知道他们大概会回复什么内容:这毫无疑问是懒政,一刀切不但于法无据,甚至有违法嫌疑……

一开始我还嘴硬,和他们争辩,但很快就放弃了。元气终于放完,气球干瘪下来,我这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写就的,不过是一篇被情绪驱动的文章,毫无理性,也丝毫没意识到它和我坚持的价值观背离万里。而这样情绪化的文章,除了讨人嫌外,只会激发起其他人的情绪共鸣。所以,也自然有那么几个朋友在下面简单回复:我也支持禁。

唉,可怜的朋友们被我带到了坑里。这让我想到咪蒙写的《致贱人》等几篇公号文章,也是一种类似的写作,靠着情绪驱动,自以为在讲理,但不过是为自己的情绪寻找合理性解释。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当时朋友圈里转发她文章的很多支持观点,也都是顺着这种情绪,抒发自己的愤怒而已。

现在网络上,最不缺乏的就是情绪,尤其是各种愤怒的情绪。

这其实挺不好的。愤怒的情绪是扼杀理智最好的工具。我的孩子对此应该深有感触,他曾多次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亲被愤怒俘获,变成一个陌生人。正是在和孩子漫长的相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一个王小波式的哲理——大多数时候,人们的愤怒源自无法解决问题的无力感。(王小波的原话是: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4月11日,是王小波的忌日。这天,我朋友圈里的电动车风波终于没人再提了,大家开始转发一些文章悼念王小波。看到这些,我比以往要更为怀念他。我记得夏日午后的炎热宿舍里,躺在床上,看他带着讽刺书写这个或那个荒诞的时代。我记得王二坏坏的笑,记得他四溢的欲望,甚至记得书中人物的无力感,但是我不记得曾经读到过愤怒。

我曾在王小波和很多优秀作家身上,学到过一些很好的品质。但回想起来,有一些,竟然又逐渐从我心里褪去了。我们总是在永不停止的变化中,变得好一些,或者,变得坏一些。

时代也在变化。你知道,捧着厚厚一大本《王小波文集》阅读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大家都喜欢碎片。于是,他的文字被分割成一条条名言警句、一段段彼此不连贯的篇章,被人们传来传去。无论你怎么想,我觉得,这不是好的变化。

然后,我看到马伯庸的一段话:“昨天是王小波忌日。群里朋友讨论,若他活到现在会怎样?众说纷纭,有说他买了个文字处理软件,去小岛隐居;有说他移民美国,在大学当老师;有说他投身IT创业失败,从此隐居,偶尔会在小众杂志露个面;也有人说他专注于同性恋亚文化研究,变成小圈子关注的专家。大家都觉得他应该不会在微博上喷或被喷”。

我觉得也是。此前,我看到过一句描写王小波的话,画面感很好:小波的性情不像他的外表,他善良、宽容,很会爱人。偶尔也生气,但不发脾气,顶多不说话,就坐在那里呼哧呼哧地进气长出气短的。

下一次,发怒的时候,我也这样试试,不说话——至少,不写公号。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作者: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