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大杠杆”齐发力 彻底破解“小升初”难题

2016-04-18 13:26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北京发布2016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三大杠杆”齐发力彻底破解“小升初”难题

4月15日,备受关注的《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6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发布。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将通过登记就近入学的一般公办初中新初一学生现在就能提前知晓三年后从这里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

三年后一般公办初中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超50%

和去年相比,“2016年北京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意见”在“幼升小”环节没有变化,在“小升初”环节最大的变化是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主打“优质资源”和“优质机会”政策供给的组合拳,通过资源分配杠杆、考试内容杠杆和招生方式杠杆齐发力,彻底破解“小升初”难题。

市教委负责人介绍,通过区域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扩大和赋予一般公办初中优质“初升高”机会,直接影响今年“小升初”甚至“幼升小”家长的观念和对就近一般公办初中校的认同,让就近登记入学学生明确看到三年后升入各所优质高中的机会,由被动派位变成主动选择,从而让就近入学成为常态。

北京通过在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供给侧加大市、区统筹力度,三年后中招确保每所一般公办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比例不低于该校当年具有升学资格人数的50%,而且是以校内选拔为主,除要求考生中考成绩达到500分(含)以上,更加侧重考查学生平时在校表现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三年后本市中招学生升入优质高中将实现“校额均等”和“机会均等”。

自愿就近登记入学

三年后升学机会早知道

根据“2016年北京义务教育入学工作意见”,今年本市“小升初”特长生将“减招”,各区招收特长生比例不超过各区初中招生总人数的5%,且特长生招生项目和数量要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向倾斜,除市教委批准的可招收体育、艺术和科技特长生的学校原则上面向本区招收特长生以外,其他学校一律不得以特长生的名义招收学生。

今年“小升初”时,各区仍根据适龄学生人数、学校分布、所在学区、学校规模、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进行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即一所初中对口接收片区内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多校划片学校,先征求入学志愿,对报名人数少于招生人数的初中,学生直接登记入学;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人数的初中,以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学生。

鼓励学生自愿就近登记入学成为今年本市“小升初”的一大亮点,而这些学生三年后升入优质高中校的机会在今年入学选择目标初中校时,通过“一般公办初中进入优质高中机会查询系统”就可十分清晰地查询三年后由该校升入各优质高中校的名额。

城六区部分初二生有机会

提前就读优质高中

市教委今年面向城六区推出“1+3”培养试验。城六区所有一般公办初中校具有普通高中升学资格且在同一学校具有连续两年学籍的初二学生,在初二学年结束后,得到优质高中校为他们准备的定量名额分配学位数,连续完成初三至高三共四年学习。

首批参加“1+3”培养试验的学校共分为两类,一是市级统筹类学校,其中涉及清华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北师大实验华夏女中、工美附中、徐悲鸿中学等6所优质高中新校区和部分市级统筹二、三学校,面向城六区一般公办初中校,计划招生1180人,每区计划分配到校,校额基本均等。二是城六区部分区级的、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良好办学基础的普通完中,其中包括人大附中翠微学校、北京实验学校等16所,面向本区,计划招生775个。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苏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