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学生当“法官”为教师维权

2016-04-18 13:59 现代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学生当“法官”为教师维权

外出旅游可能遭遇哪些陷阱?面对霸王条款,怎样正当维权?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如何及时取证……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模拟法庭上,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纠纷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法庭上辩论的话题。为践行北京精神,落实朝阳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日前,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首城国际校区精心组织策划了模拟法庭展演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提高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预防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模拟法庭案例鲜明,贴近生活。案件讲述了两位教师在旅行过程中被导游骗取旅游押金的事实。模拟法庭上,学生们通过完整而真实的法律程序再现庭审过程,对我国司法程序和司法纪律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据学校德育主任刘军介绍,自2012年该校区就坚持贯彻落实法制教育的相关精神,积极开展“法官进校园”“警官进校园”“模拟法庭”等相关活动。北京市出台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后,学校及时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以特色活动为载体开展模拟法庭系列课程,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入脑入心。

“法制教育重在实践。”该校团委干事于姣介绍说,为了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制教育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校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资源开展法制实践活动,邀请法院法官亲临指导,组织学生法院旁听,开展法律课教学以及模拟法庭讲座,制作《模拟法庭学习手册》……如今,模拟法庭已经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形式。学校通过模拟法庭实践教学,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旁听的同学也可以从模拟法庭展示活动中走进法庭,感悟法律。这次活动使学生接受了生动鲜活的法制教育,进一步培养学校学生遵纪守法、理智处理问题,崇尚法治的优良习惯和现代法治精神。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