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很难远离诱惑

2016-04-22 08:54 北京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我们为什么很难远离诱惑

鲍鱼之肆是指糟糕恶劣的环境,同时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当我们使用这个成语时,常常是在提醒他人或者自己要洁身自好。

我们都知道,与一个美好善良的人相处,久而久之,自己也会变得美好而不自知;与一个行为恶劣的人相处也一样,时间久了,就会不知不觉染上恶习。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认同”。

那么,为了避免被鲍鱼之肆所污染甚或出现消极认同,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孔子给出的处方是:“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所以,君子一定要谨慎地区分并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相处的人。

2000多年后的西方行为主义学派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其学习理论中提出了类似的概念:自我控制与刺激回避。

这里的自我控制(selfcontrol)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在某个糟糕的环境中运用自身意志对个人行为进行约束不一样,而是指通过远离糟糕环境而实现的自我控制。与这种自我控制相对应的主要方式就是:刺激回避(stimulusavoidance),即指如果某个环境中的刺激会使我们产生不好的行为,那么我们就要采取脱离刺激环境的方式,避免自己不想出现的行为发生。很显然,这与我们的鲍鱼之肆是同样的意思。

西方经济学把人假设为理性人,认为人都是理性的,会为了自利而作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其实不然,现实中的人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理性。相反,人很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常常会被恶劣环境或说糟糕的外部刺激所诱惑,而作出让自己不安甚至悔恨终身的事。

为什么毒品会有如此大的力量?现代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原来这与我们大脑中存在的一个“脑内奖赏系统”(brainrewardsystem)有关。

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一个与生俱来的奖赏系统,“与生存相关的天然奖赏如食物、水等能够激活奖赏通路,而所有的成瘾性物质同样能够兴奋此环路,释放多巴胺”,也有人将奖赏通路处于激活状态的情况形象地称之为“可卡因头脑”。

虽然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研究结果,但是我们可以据此推测:很多具有诱惑力的物质与精神引诱,也都有可能具有会激活大脑奖赏系统的功能。很多人之所以不能远离声色犬马,也许就是因为当人大脑中的原始奖励系统被激活时,往往会陷入欲罢不能的状态,那样的时刻,除非具有超常的意志力,否则个人意志所能发挥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

鲍鱼之肆和西方心理学中的刺激回避以及自我控制说中的一个共同之处在于,对人性不存幻想,而是强调防患于未然。目前神经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也部分证实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作者: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