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简政放权,就没有众人拾柴的激情,烧不出高高的创新火焰,可仅有简政放权,没有加强过程监管,仿冒抄袭者就会横行无阻,再高的火焰也会被釜底抽薪,更别提形成燎原之势
这两年创业火爆,一位工程师好友也辞职闯入制造业,当起了老板。作为技术大拿,他推出的产品颇受欢迎,可就是不赚钱。我问他:“哪儿出问题了?财务成本太高,材料成本太高,还是遇到了‘吃拿卡要’?”
朋友的回答颇为无奈:“这些都不足惧,最怕的还是同行抄袭,我现在快被同行‘仿’死了。”
李逵怎么怕起李鬼了?
李逵武艺高,按说艺高人胆大,但李逵穿鞋,李鬼光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就是烧钱。特别是实体经济,一台装备从设计到组装,从小试到批量生产,企业背着贷款,摸索原料、工艺,还要养着科研人员反复试验。可是仿冒者只要奉行“拿来主义”就能造出“差不离”的产品。尽管仿冒产品相对滞后,质量稳定性也不强,可架不住“无本生意”价格超低,不仅一下子挤占大块市场,还会倒逼李逵降价销售。没有足够的市场回报,原创企业供养技术员都难,何谈获得足够的利润去再创新?
李逵名分正,按说邪不能胜正,但李逵势单,李鬼人多,遭遇战往往寡不敌众。创新的只一个,抄袭的却是成百上千,找证据、请律师、走程序,按下葫芦浮起瓢,缠斗的代价付不起。甚至连知识产权专家都给出建议,与其追讨维权,不如加快研发二代产品,二代产品一上市,就让一代产品大幅减价,逼退仿制者。明明是靠创新闯天下,却要使出薄利多销的价格战手段,这让创新型企业情何以堪?
李逵要想不怕李鬼,肯定得继续学艺,精进技能,创造出更多让“李鬼”仿不了、仿不像的好产品。小到老干妈、同仁堂,大到华为、三一重工,这些企业都是稳扎稳打,逃出了仿冒者的围追堵截,成功站上行业顶峰。
但是,创新绝不是企业一个人的马拉松,它太需要裁判吹哨,整顿和维护赛场秩序。特别是在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市场需求又相对收缩的今天,仅靠李逵自己维护创新的尊严与利益,代价显然太大,亟须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于政府而言,鼓励企业创新,给钱、给人、给项目,都不如给一个公平竞争的好环境。如果还把创新比作一场马拉松,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审批权,就是打开赛场大门,清除跑道路障,让更多有创新能力、愿意创新的创业者可以参与比赛;而加强过程监管,及时惩罚违规选手,则是维护赛场秩序,让真正的创新者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并创出佳绩。没有前者,就没有众人拾柴的激情,烧不出高高的创新火焰;可仅有前者,没有后者,仿造抄袭者就会横行无阻,再高的火焰也会被釜底抽薪,更别提形成燎原之势。换言之,仿造企业名为抄袭技术,实为偷窃创新企业“保命”的合法利润,出重拳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住创新的动力,护住创新的持续力。
不再砸钱、砸项目,而是利用市场规则鼓励企业创新,对政府而言并不容易。尽管创造公平的营商环境比给予各种政策扶持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是最公平的办法,但却是件新事。这不仅需要监管方式的摸索,也需要监管理念的创新,而摆脱思维的依赖和行为的惯性,往往是最难的。
创新是件难事,更得是件喜事。期待监管者把创新的跑道清理得更平整,把跑道上的秩序维护得更公平,让企业都能无惧“李鬼”,跑出创新的最高速。(陆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