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一所普通农村小学,经过“友善用脑”实验后,如今不仅学生的学业成绩整体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在科技、文艺、体育和国际交流中也屡获奖项。在近日举行的海淀区“友善用脑”实践研究现场会上,海淀区永泰小学展示了该校历经10年“友善用脑”实验所发生的变化,而该校发生的突变正是海淀区中小学实施“友善用脑”实验10年的一个缩影。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等出席了现场会。
“友善用脑”系从新西兰引入的一种科学学习方法,强调以学习科学为指导,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让教师教得更科学,学生学得更快乐。
在当日的现场会上,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物理教师闫小毛和永泰小学数学教师姚艳分别上了一节展示课。在这两节课上,都通过小组合作、组间交流,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主评价。
海淀区教委负责人介绍,该区从2006年开始推行“友善用脑”教育理念,10年来各实验学校坚持“创设场景、诱发思考、引导结论”的课堂教学原则,形成了在“学情调查”基础上的“T+6M+C”(即团队学习+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音乐、冥想、健脑操、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穿越)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策略,总结出了包括“舒缓情绪、明确目标、布置活动、宣示规则、学生探究、团队展示、质疑辨析、师生评价”等八个步骤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新范式,完成了从引进到吸收再到本土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