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并非是对学校所有的大事小事进行全面的管理,尽其所能地做到精细的程度。一所办学成功的学校,做事定然有所取舍。
精细管理中的“细”,并不是细微”的意思,应该是“细分”的意思。也就是说,把重要的事情和不重要的事情,必须做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有发展空间的事情和没有发展空间的事情,通过科学分析,进行区分和取舍。对应该做的事情精心策划、周密实施,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将事情做好。
在两支队伍的建设中,我校围绕“两抓”发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精细化管理干部抓根本
如何建设干部队伍?我校通过以下三条路径:
我们共同成长。每周行政例会第一项内容就是15分钟的“我们共同成长”学习,每学期有培训目标,每周有具体的学习内容,其目的是让干部高屋建瓴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周工作轨迹。干部该干什么,怎么干,怎么从细微的一点一滴引领干部做好本职工作?周工作轨迹无疑是干部成长的一条路径。学校要求干部每周梳理自己的工作,不仅要预先规划一周工作,处理好临时工作,还要进行周工作反思。“每周一例”是学校行政会的第二项内容,就一名干部的周轨迹进行分析和点评。
干部“领航者”。实行干部轮流值周,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培养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让干部深入基层,全面了解情况,让干部的先进理念和高效的执行力成为示范。
一系列的举措,都为了实现干部“困难面前要顶住、在压力面前要挺住、在机遇面前要抓住、在竞争面前要跟住”的承诺。
精细化管理教师抓关键
对于管理教师,多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四个坚持不懈。
抓教师思想坚持不懈。以2013—2014学年加强师德建设举措为例,师德建设的主题就是:“追逐经纶之梦、谱写帝景新篇”。培训内容有两个:
“我是光荣经纶人”——打上经纶烙印。
通过“初识经纶”“了解经纶”“感悟经纶”“读懂经纶”,每月一次组织教师学习陈经纶中学历史,读懂陈经纶中学近百年发展的历程和优异的办学成果及帝景分校跨越式发展的策略与成绩,培养教师的荣誉感、责任感。
“我做光荣经纶人”——践行经纶精神。
以榜样示范的“正面积极”评价为主导,通过教师学年考核、学期师德标兵、每月课堂教学之星、“骨干示范之星”、健康之星”、“艺术之星”、“读书之星”等系列正能量的评价,让帝景群星璀璨,“努力人人都有机会,先进人人都可获得”。
系列培训提高了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教师们把追求真理、塑造心灵、传承文化、实现价值当作人生的最大追求。
抓教师培训坚持不懈。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靠什么?靠教师。自2012年以来,学校对全体教师会进行改革,于是“相约星期二”应运而生。学校以“艺术鉴赏、提升品位”“榜样示范、净化心灵”“教师社团、丰富生活”“强身健体、导航健康”“名师讲堂、专业引领”十大幸福工程为依托,全方位地培养教师,从思想境界、业务能力、凝心聚力等方面,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抓教师基本功坚持不懈。通过“三级导师梯级带教”“班主任工作室”,从“说课、研课、导课、思课、案例分析”等环节夯实基本功,每一项基本功不走过场,而是做到“目标清清楚楚、过程扎扎实实、评价实实在在”,培养稳定的梯级人才队伍。
抓教师反思坚持不懈。“坚持三级反思”,即每节课后小反思、每月专题反思、每学期深入反思。随时梳理、思考工作的得与失。让反思成为教师成长的重要路径。
一系列的坚持不懈,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意识。“我教我管我负责;我学我研我提升;我苦我累我快乐”的“帝景精神”深入人心。共同的价值取向打造了一支优秀的团队。我们由建校时没有一名骨干教师到现在拥有市、区级骨干教师25人,占教师的三分之一还多。
□文/ 刘雪梅(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