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在给孩子们做辅导。李鹏/供图
因为语言限制和思维习惯差异,数学对于藏族孩子而言一直都是比较头疼的学科,考到三四十分已是高分。但北京援藏教师李鹏偏偏不信这个邪,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愣是让孩子们喜欢上了数学。援藏近一年,从起初的灰心到后来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孩子王”,李鹏说,坚定他信念的是一个藏族学生的一句话——“当老师是有功德的”。
课前一首歌活跃气氛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是北京投资两亿余元建设的全寄宿制学校,2014年建校至今,已迎来两批援藏教师。2015年7月,北京丰台东铁营一中数学老师李鹏作为第二批援藏教师来到拉萨。援藏近一年,李鹏错过了父亲重病住院的陪护,推迟了与妻子要孩子的打算,不过与这些遗憾相比,李鹏说自己从不后悔,因为在西藏他收获了更多。
在高一五班学生德庆加措眼中,李鹏老师的课堂跟其他老师的不一样,“很新鲜,又充满魔力”。开课前,他会给学生们播放“课前一首歌”,比如《父亲》和《天使的翅膀》。
德庆加措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李鹏老师的场景:“他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支棒棒糖,播放了一首汉语歌,课堂气氛立即活跃了。”独特的教学方式,让藏族孩子立刻喜欢上了这位年轻的老师。
“当老师是有功德的”
“刚来这里,我特别迫切想提高他们的成绩,恨不得每天都陪着他们。”然而,一段时间过后,李鹏发现自己错了,“我付出了那么多,成绩却丝毫不见效。”更让李鹏不能忍受的是,孩子们似乎对数学产生了麻木和抵触心理,有一次,李鹏布置了课后作业,结果收上来一看,50个学生只有3个答案,这意味着,大部分孩子都在抄作业。
辛辛苦苦付出,却盼不来收获,李鹏越想越气,终于有一天,李鹏在课堂上发了火。回到办公室,李鹏独自坐在座位上生闷气,这时,一群藏族孩子跟着来到办公室,小声劝慰着李鹏。其中一个学生斯达措姆的一句话,让李鹏彻底泪奔:“老师,您知道吗?我们藏族人把老师看作菩萨的化身,当老师是有功德的……”
李鹏脑海中浮现出了过往的一幕幕,想起了孩子们送到自己嘴边的糌粑,想起了自己备课时孩子们送来的饺子,想起了给孩子们辅导时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李鹏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冲动,他决心重拾心情,重新上路。
拟推新式教学法
从那之后,李鹏开始调整教学方法。李鹏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既然孩子们基础差,那就鼓励孩子们多提问,“不管提出什么问题,我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并及时给予肯定。”孩子们上课不再打瞌睡,而是争相提问。
李鹏又适时总结了一套“学帮理练”教学法,即让学生们提前预习知识点,上课时向老师提问,最终老师再帮学生系统梳理、巩固加深,当天的知识当天消化,课后绝不留作业。经过一个学期实践,新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去年期末考试,他所教的两个班级数学成绩名列全年级前两名,并高出年级平均分20多分。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张大力告诉记者,李鹏带来的新式教学法特别适合西藏孩子,学校正在考察,准备把这个方法在全校范围重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