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炉”技校“锻”出大学生工匠

2016-05-06 09:00 工人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回炉”技校“锻”出大学生工匠

导师手把手传授技能 匡润金 摄

在今年青岛春季招聘会现场,有一家单位显得与众不同:别人来招员工干活,它家却是现场招生。

这是2009年全国率先创办大学生技师班的青岛技师学院,设点招收大学生技师班的新一届学员,在招聘会现场就有十几名大学毕业生围着报名。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二次择业时,选择到技校学技能,今年甚至有留学海外的海归选择青岛技师学院。这所学校的大学生技师班开办初期可谓门可罗雀,曾一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7年过去了,这个技师班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放下“身段”到技校“回炉”?走出技校后的就业前景如何?

返校“淬火”圆工匠梦想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把教室和实验操作室合二为一,这在普通大学里面是没有的,这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孙晓晖,直言不讳地说出了自己在大学生技师班学习的感受。

孙晓晖本科毕业后,曾工作过近一年时间,技术上的短板却让他感觉工作起来力不从心,薪金待遇也是止步不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孙晓晖了解到青岛市技师学院开设了大学生技师班,最初家人对于这件事情也是非常纠结,认为再去“回炉”,大学不就白读了吗?但孙晓晖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

“通过在技师班‘淬火’深造后,我觉得自己的实操技术有了极大地提高,多学技术,职场的路才更好走。拿出两年的时间在这里学习,我觉得非常值得。我想通过在这里的‘淬火’历练,将来也能成为‘金蓝领’。”对于毕业后的生活,孙晓晖充满自信。

已经大学毕业两年的周方正是该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名学生,与其他同学有些不同的是,周方正是一名“海龟”,毕业于韩国京畿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14年毕业回国后,周方正的就业路并不是很顺畅。今年周方正报名就读大学生技师班,“工作不好找是事实。技多不压身,我想再学门技能。”

放下身架,既赢“里子”又不输“面子”

如今,越来越多的技校对大学生大开方便之门。山东的多家技校,如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滨州技师学院、山东公路技师学院等,很多专业都出现了大学生的身影,烟台市商贸高级技工学校、青岛海洋高级技工学校等学校甚至都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回炉班”。据记者了解,从门可罗雀、绞尽脑汁招生到大学生主动到技校回炉俨然成了一种现象。

在企业紧缺高级技术人才的同时,不少大学生陷入就业困境,但真正要放下“面子”“回炉”技校,却并非易事。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选择“回炉”的大学生中,多是初次就业不如意后做出二次选择:空有书本知识缺乏实践经验,专业不对口,专业限制导致就业难……

从青岛技师学院走出去的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技术“里子”的魅力。从2009年起,该校培养大学生技师300余人。从第一批毕业生算起,由于综合素质过硬,一直是各大企业追捧的对象,青岛港集团、利群集团、海尔、海信等大型企业都格外青睐这里培养的大学生技师。

青岛技师学院招生就业处处长隋文帅介绍道:“通过我们的追踪调查来看,目前,我们大学生技师班的毕业学员平均工资能达到6000至10000元之间。他们薪酬绝对高于同时期的应届生平均工资。”

今年根据市场需求,该校对大学生技师班所学专业做了进一步调整,开设电气自动化(电梯)专业、机电一体化、3D打印三个专业,学员分别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不同院校,其中不乏重点院校以及留学回国的大学生。

中船重工宿经理说:“大学生技师班学员的综合素质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所以我们每年都来技师学院定向招聘。”

“大学的理工科专业不重视技能训练,当我找工作时才发现,社会更需要一线专业技能人才。”曾在这所学校学习,如今在青岛南车工作的张永峰颇多感触。

在青岛港集团任职的孙跃飞已是部门主管。他说,“在大学生技师班学习的两年,使我的理论和实践都提升不少,对现在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前觉得大学生到技校学习没面子,现在觉得既赢‘里子’又不输‘面子’。”

选择做工匠,学历和技能并非对立

面对招生紧张、资金短缺、寻找就业渠道等多重困难,青岛技师学院在建设大学生技师班的项目上,努力寻求突破瓶颈的办法。针对大学生技师班实行精细化、小班化管理,每班建制只有25人,实行导师制项目教学,安排首席技师、青岛市级以上大赛状元等优秀人才来担任项目模块化教学的导师,意在让学员们对“工匠精神”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车景华副院长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学院与青岛国投伊士顿电梯公司合作,通过电气自动化(电梯)专业定向委培,将招生、教学、实习、实践、就业融为一体,使得学员实习针对性强,就业方向精准。同时,我们又运用‘专业+企业’的发展思路,将对口专业直接搬进企业园区设班教学,实现专业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这样,学员就能够与企业中的工匠师傅直接面对面,现场和工匠师傅学技能,切身实际地感受产业工人的荣誉感。”

对于大学生技校回炉现象,虽然有人尝到甜头,但是要让公众认可,并非易事。

回忆起最初招生时的经历,隋文帅称,远没有想象中顺利,“第一年可谓是举步维艰,我们去招生的学校领导不待见,认为让本科生再去技工院校上学,是一种资源浪费,学生以及家长也极不认可。技工学校属于职业教育而不属于学历教育,学生在毕业时只能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无法取得学历证书,这在很多人看来,技工学校无疑低人一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积极想办法,加之终身学习、不唯学历唯技术的思想正逐渐在社会上形成,现在有很多大学毕业生开始放下架子,主动前来学技术。从前年开始,我们招的学生多了,随即也就扩班了。”

业内一位教育专家对记者表示,传统高等教育和各种职业技术教育各有特点,每个人都应审慎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大学生回技校学习技能,并不是对大学教育的否定。大学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论基础,再跟技能结合,会在未来的工作上更有创造力,更具创新精神,更容易获得成就。

隋文帅讲道,社会宽容度在逐步增加,工匠日益受到尊重。技工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平台,选择到大学生技师班学艺不是在否定学历教育,而是持续提升能力的过程。(记者 杨明清 通讯员 匡润金)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作者:杨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