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世纪,我国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在加快普及,职业教育正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15年底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提前五年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
从这些数据来看,在中国“上学难”的矛盾已经得到根本的缓解;而现在的主要矛盾是“上好学校难”。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这使得我国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问题更加凸显,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高度关注。
解决这些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性,其中有一个规律是更需要长期积累、厚积薄发。这使得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建设任务繁重,硬件条件很快可以得到改善,软件也可以在不太长时间内得到提升,但优良的办学传统、优良的校园文化和优良的学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堆积起来,这就说明我们要办好学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育规模扩大,教育利益相关者增加,出现了矛盾和冲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内部的关联度增加,教育与外部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使得教育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同时,随着学校办学主体地位的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提高质量、改善声誉的任务紧迫。从这个角度而言,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教育决策和改革举措出台和实施的难度,比过去要大很多。
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面临三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和时代任务:第一,如何不断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第二,在提高质量的长期过程中,如何合理配置当前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第三,如何逐步提升中国教育国际地位,增加国际话语权,推进教育国际化向教育强国迈进。
为了实现这样的时代任务,我国的教育方式、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过去的以规模扩张和空间拓展外延式的发展,转变为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内涵式发展,实现这样的任务,实现这样的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治校、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这样的教育发展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教育有机结合,为解决“上好学校难”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