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石膏做的兔儿爷模子,这是水粉颜料,在这个塑料纸上调完色之后,可以给兔儿爷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林爱幸给每个孩子递上一个模子,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亲手制作兔儿爷。上午,来自东城区的部分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生近百人来到智化寺,听智化寺京音乐,现场体验手工扎染、老北京兔儿爷、京剧脸谱、剪纸和面人等一系列非遗项目。
别看只是小小的泥塑玩具,想要从头到尾制作一个兔儿爷却要耗时一年多的时间。北京民间玩具工艺大师林爱幸一边给孩子们演示,一边解释说,制作兔儿爷需要一种特殊的胶泥,以前只要去郊区的农田里就能挖到,但现在能挖到胶泥的地方越来越少了。胶泥挖出后,要在太阳底下晾晒一整个夏天,之后泼上水再冻一整个冬天,浇上水搅拌后澄清,反复摔打捶打“熟”之后,才能密封保存。“光是准备制作兔儿爷的泥就需要一年的工夫。”需要制作时,再经过制模、脱模、修补、抛光、晾干、上色、上漆等一系列步骤,最终才能制作出一个小小的兔儿爷。
记者了解到,除了“博物馆”日上能近距离接触到这些非遗项目外,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还走进了校园。林爱幸告诉记者,目前她几乎每天都会在五十中分校等学校教授兔儿爷的制作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