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第二实验小学,原名石榴庄小学。2015年,随着“高参小”的到来,学校被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接纳,改为现在的名字。
据校长林艳玲介绍,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在校学生473人,其中外地学生392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2.8%,而这个数字曾经超过90%。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面临着成为适应大都市的“新市民”的要求。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第二实验小学提出了“面向新时代,以学立身,以礼立人,培养“日知日新、日善日成”的社区的新居民、北京市的新市民,地球村的新村民”的“新民教育”理念,“博文、约礼、立身、求新”的办学宗旨。
学校在已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校长发挥课程领导力,引导师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程建设,不断完善、开发“新民教育”指导下的“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课程建设体系,通过“日知日新、日善日成”的素养通道,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博文、约礼、立身、求新”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民少年。
资料图片
目前学校的“新民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认知课程、丰富拓展课程、适性展能类课程、敦品养正类课程等四类。在“新民教育”办学实践研究中,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荣获北京市及丰台区优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工作一等奖,同时入选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干部培训教材《中小学优秀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计选辑》。
除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学校通过社团活动使学生的到全面发展。据学校科任主任张建介绍,学校成立30多个社团,曲棍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国家中网社团等三球活动丰富了学生运动细胞,拓展了学生对球类运动的认知;轮滑、极限飞盘、跆拳道、舞蹈,让学生感受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象棋、围棋、多米诺骨牌,让学生感受到思维的动静结合也是运动;快板、古筝、葫芦丝、二胡、尤克里里等乐器的演奏,让学生敢于站在台前,尽显艺术风采;油画、书法将美术素养进行到底;中科院科技课程引入、外教进校园活动、彩泥社团得到国家督学高度赞赏;合唱社团每年参加北京市艺术节,分获一二等奖……这些都在体现着“琴棋书画,舞动人生”的社团理念。
林艳玲说,一个学校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看孩子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本真最终指向是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兴趣”“习惯”就是小学最该做的事,
今后,学校将继续完善“新民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质,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美丽校园,并让学校的每一个新民少年“博文、约礼、立身、求新”,感受每一天都是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