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智能大王独资办应用型大学

2016-05-23 08:55 中国青年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语音智能大王独资办应用型大学

近日,一向低调的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空降”颇具神秘色彩的“湖畔大学”。当天,他从马云手中接过“保荐人”的聘书。他与台下30多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学员一起分享创业经历,展望今年最热的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现场报以阵阵掌声。

刘庆峰的身影出现在“湖畔大学”,并非偶然,实际上,他与马云、冯仑等成功企业家一样痴心教育,不满足于创业导师的角色,都梦想着创办一所大学。所不同的是,拥有中国科大博士学位的他,并没有选择为“商界精英”办学的思路,而是在安徽芜湖默默地办起了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为“双创”时代培养产业工程师与创业企业家。

今年1月,教育部网站公示了2016年拟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名单,其中,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将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短短4年时间,这所校企合作的“独立学院”实现了完美“转身”,将升格为独立设置的本科高校,成为科大讯飞独资开办的民办大学。

在刘庆峰看来,企业办大学的意义在于发动社会力量,开启一场教改实验,培养更适应产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更重要的是,基础并没有明显优势的孩子进来之后,通过我们的培养模式,毕业后在就业上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工科出身的刘庆峰认为,办学效果不能仅靠“就业率”来评判,“我们的指标包括就业起薪、就业岗位匹配度、就业企业层次和5~8年后的竞争潜力”。

办成一所大学靠天时地利人和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期间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了安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他对科大讯飞在语音翻译、双语教学、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对此,公司上下备感振奋。

直到今天,43岁的刘庆峰在面对媒体时仍习惯强调:“我们是中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的首家上市公司。”1999年,尚在读硕士的他带领着一帮师弟创办了科大讯飞,立志要做世界最好的语音技术。17年的坚守,让科大讯飞成为世界语音智能技术的领军企业。

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先行者”,刘庆峰对“创业”的理解更为深刻。他记忆最深的是,2001年,国内出版了一本名为《挑战盖茨神话》的书,其中列举了中国20个最好的大学生创业公司。“但是到了2008年,科大讯飞上市后,我再看这本书,发现只有3家公司活着,17家都倒了”。

“对于大学生创业,我们要有一个合理的预期,同时也应当意识到,尽管这些公司倒了,但是这些创业者在创业中成长了,他们会重新创业,一步步走向成功。”他认为,不能指望每一个创业者都成为CEO,但是我们的教育需要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才能适应产业飞速发展的需求。

在刘庆峰看来,企业办大学,不仅是出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家的报国情怀,也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考虑。相比“北上广”的高新企业,科大讯飞地处中部城市合肥,在人才引进上并不占优势,“优秀人才不能仅仅依靠‘挖’,主要靠自己长期培养”。

自公司创办以来,科大讯飞组织过5000批次的面试。每逢面试,刘庆峰都会感到一丝惋惜:“考虑到面试的成本,我们只能选择985、211高校的学生,不过其中很多人学习成绩优秀,但动手能力不强,我们只能放弃。”

“从现实考虑,企业需要的是培训3个月就能上手的成熟技能人才,他们必须与产业的实际需求近些、再近些。”他说,“如果他们在大学阶段就能接受我们的教育模式,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不仅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也有助于企业降低人力成本。”

“可以说,企业家最了解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但未必有精力去办学,再说真正办成一所大学,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他感慨道。

2012年,随着独立学院转型改革的步伐加快,科大讯飞迎来“政策利好期”。在安徽省教育厅、芜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合作开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开启了企业主导办学的新篇章。

“我们具有普通民办高校不具备的优势,可以依托科大讯飞成熟的产业链,锁定最前沿的产业发展方向,整合技术、人才、资源优势,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据他介绍,目前讯飞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平台为包括QQ、高德地图、滴滴出行等在内的13万家合作伙伴提供服务,覆盖终端用户数超过7亿,“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平台上13万个创业项目,就是最大的创业资源”。

应用型大学要找到专业与职业教育平衡点

作为这所民办大学的“操盘手”,院长吴敏尽管长期供职于中国科大这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但他参与了中国科大软件学院创建的全过程,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着自己的思考。

办一所应用型大学,专业设置至关重要。在吴敏看来,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产业工程师为主的高校而言,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以“四业”(产业、行业、企业及职业)的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各方需求为分析依据,“重构专业或专业方向”。

“比如,国家已经将软件工程作为一级学科,但还是把软件工程当作专业来培养人才,显然无法与软件企业的特定岗位对应。”据他介绍,为此该校将专业方向作为培养方案单元,下设软件工程(软件测试)、软件工程(JAVA开发方向)等专业或专业方向。“再如,产品设计专业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等,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和科大讯飞的技术优势,将产品设计专业聚焦在用户体验设计(UED)专业方向上”。

在他看来,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是,实现专业与职业教育结合和平衡。“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应用型高校绝不能办成高职学院”。

据吴敏介绍,为此,学校董事会制定的9条教育教学原则中明确规定了“专业与职业教育结合和平衡”的教育教学原则。要求数理基础和若干门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应高于同类高校;实验、实训、项目、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要求高于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借鉴欧洲工程师大学的“三明治”式培养模式,实施“2.5+1+0.5”的阶段培养方案,即前两年半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小项目训练等,要求强化数理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后面开展为期一年集中实训、项目工作和企业实习,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最后一学期安排专业提升的综合课程和毕业论文等,从而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螺旋循环提升”。

“学生去企业实习,不能只搞顶岗,否则我们宁愿不派。”在吴敏看来,本科生实习不是为企业充当“人手”,从事重复简单的操作,而是要做工程师的助手,“实习过程中,至少保证三分之二的时间从事设计性、开发性和技术性的工作”。

企业办的大学究竟有何不一样

信息工程系副主任陈坚伟,之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技术总监,具有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资格。与自动化设备打了几十年交道,回过头来教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门课时,他发现,课本上大量篇幅在讲如何用“继电器”对电力系统进行保护,而现实情况是,都在用微机装置实现其保护功能。

“除了太过陈旧,与实际太脱节外,现在用的教材在一本、二本学校通用,偏重理论,实践的东西太少,没有考虑到应用型高校的需求。”为此,陈坚伟在课堂上压缩和删减过时的、企业根本不适用的理论教学内容,更多地向学生讲解企业现实的工作场景以及“用得着的问题”。

作为校方引进的双师型人才,陈坚伟所带来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课堂上。现在,学校每一个系(部)副主任或助理中,至少有一位像他这样,由企业引进、具有10多年以上工作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他们还担负着调研、跟踪行业最新技术进展,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落实和检查学生的企业实习等重任。

“之所以能挖到企业年富力强的技术人才,部分归因于我们采用‘一人一薪’的薪资制度。”在吴敏看来,这是民办大学在用人制度上的优势,公办学校显然无法企及。“此外,作为企业办的大学,可以引入一批真正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全职’承担专业课程和实践类课程教学”。

目前,该校计算机与软件工程系的大部分实践课程均由从科大讯飞派驻的“双师”任教。这个30人的团队,全程参与该系各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制定。与此同时,科大讯飞在学校内部组建了“语音资源中心”“技术中心芜湖分中心”等项目平台,承担着公司实际项目的开发和运营。

吴敏认为,这种“引进来”的办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和项目应用平台,通过“师徒制”的方式,在工程师的指导下,进行真实的项目策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等工作,从而提升他们的工程素养和创新创业意识。

“我们都是从校园创业者过来的,知道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如何帮助他们甄别项目,教会他们创业的方法论。”刘庆峰介绍,目前学校成立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中心”“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大学就业和创业竞争力促进中心”,搭建起跨专业的校级综合平台,为师生专利发明、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和模拟工作环境。

“其实,我们并不希望学校完全打上科大讯飞的烙印,反倒希望它能够独立发展起来。”刘庆峰说,“我们不是为一家企业,而是在为全社会、整个产业,办一所大学。”

责任编辑:李思瑾(QL00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