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吵翻了:端午不能祝“快乐”?

2016-06-11 08:25 新华网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朋友圈吵翻了:端午不能祝“快乐”?

动物版端午粽馅料很丰盛。范晓林 摄

9日,“端午不能互祝快乐”的消息在网上疯传。

昨天(9日)是端午节,亲朋好友之间相互祝福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扬子晚报记者发现了一个小变化,今年的祝福语中,祝“安康”的特别多,祝“快乐”的则非常少。这是怎么回事?很快,记者在朋友圈里找到了问题所在,记者的不少好友都转发了这样一条相同的消息,该消息称端午节是祭祀性节日,只能祝对方“安康”,不能祝对方“快乐”。

这种说法究竟有没有根据?端午节到底能否祝别人“快乐”呢?

网传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

昨日,一条关于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消息在各网络平台疯转,消息内容为:“端午节不能互祝‘端午节快乐’,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历史上的这天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屈原投汨罗水,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不是所有节日都互祝快乐,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

此条消息一经转发,引起网友热议,许多网友纷纷效仿,并开始改口,将原本的祝福语“端午节快乐”改为“端午节安康”。

部分学者名人反对此说

随后,有学者、作家等发微博反驳这种说法。其中,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发微博称,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样,端午虽然纪念屈原,但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

张颐武在微博中表示,很多古人的诗文都讲到欢喜快乐过端午。例如北宋诗人晏殊的端午诗:“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宫闱百福逢嘉序,万户千门喜气多。”又例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的序中说道,在端午节“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

听听民俗专家的

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随后,记者致电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民俗学家杨利慧。杨教授表示,端午节并不是祭祀性节日,可以互祝“快乐”。杨教授解释说,端午节的设立和传统农业民族注重时令节气相关,五月初五气温上升,天气开始进入暑热时段,这时各种害虫、五毒等滋生,老百姓为了祛邪避毒、祛病防疫而设立了端午节。端午节喝雄黄酒,挂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等行为就是为了驱虫避邪,因此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欢乐喜庆的,是为了祛毒保平安的,并不是像清明节一样的祭祀性节日。

关于端午节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杨教授表示,屈原、伍子胥等都是传说故事。关于是先有节日还是先有传说,学界仍有争论,但大部分民俗学家认为,是先有节日之后,才有传说附着在节日上,赋予节日以其他意义,但这些意义也只是端午节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因此端午节就成为了一个祭祀性的节日。杨教授说:“没有听说过端午节不能祝快乐的说法,端午节设立初衷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那些习俗你还记得吗

夫子庙里“点雄黄”

为了让市民、游客能过上一个更地道的端午节,南京夫子庙大成殿在端午小长假期间,特别为市民、游客准备了传统习俗与游戏的体验活动。

带着孩子的,更乐意参加点雄黄酒的体验。雄黄据称能杀百毒,所以人们会在端午节这天将雄黄泡在酒中,大人饮酒,小孩则是在耳朵、鼻子、脑门等处抹上雄黄酒,这样就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等不上身。“我们家端午没有喝雄黄酒的习惯,正好景区有活动,就来体验下。”正在给孩子点雄黄酒的宋女士笑着说,也算是给孩子讨个吉利吧。今年端午假期正逢6月高考季,6月10日至6月11日每天下午3:00至5:00,江南贡院不仅为游客准备了模仿古代士子金榜题名的状元巡游,游客还可通过参与科举民俗活动,拜魁星求学业,“鱼跃龙门”交好运,家有考生的不妨来沾沾喜气。此外,6月11日门东街区内的创意市集也将开张,制作者、爱好者现场交流的同时,还可将钟意的创意产品买了带回家。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玲)

端午节,动物也要吃粽子

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动物们也不例外,这不,受邀而来的市民代表一大早就相聚在熊猫馆,为动物们准备起了各种特色馅料的粽子。

我们在端午节吃的粽子有各种特色,动物们吃的粽子同样花色繁多,水果、蔬菜、鸡肉、颗粒料、谷物馒头……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现场包制的粽子将分别送给大熊猫、猩猩、河马、细尾獴,各种馅料也兼顾了它们平时饮食的小偏好。比如为大熊猫准备的粽子馅料除了水果还有它们最爱的鲜嫩竹笋;为猩猩准备的粽子则是黄瓜、香蕉、苹果等果蔬馅,还有补充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的谷物馒头;河马的粽子也是素馅的,馅料主要是颗粒饲料、水果等;细尾獴是肉食主义者,为它准备的粽子馅料中鸡肉成了“主打”。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