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问志愿究竟为哪般?

2016-06-15 09:41 中国教育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来源标题:重金问志愿究竟为哪般?

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长即将面临志愿填报“大考”。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以后,许多考生和家长对填报哪所大学、哪个专业更加“拿不准”了。高考志愿咨询服务应运而生,部分“一对一”咨询价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数万元“天价”。这类高考志愿咨询服务靠谱吗?真能帮考生进入理想的大学?

别被天价咨询蒙了眼

家长相信甚至迷信高考志愿咨询,出现天价志愿咨询服务顺理成章。天价志愿咨询是否物有所值暂且不论,我们不妨先从填报志愿的基本常识谈起。从认识层面讲,首先要厘清两点常识。一则高考分数是志愿填报的根基。各大高校录取学生都要划定相应分数线,每名考生填报志愿时只能选择与自己考分层级对应的学校或专业。假如考分偏低,任家长交出多么昂贵的咨询费,也无法将考生“规划”到高于考分对应层次的学校。二则要相信学校老师比那些咨询机构更有公信力和权威性。各个学校高三毕业班的老师大多“身经百战”,对志愿填报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根据老师建议确定的志愿更加科学客观,也更加切合实际。

其次,要走出职业规划误区。让每名考生都做出清晰的职业规划并不现实,相当一部分考生对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没有明确主张。即便做出职业规划也不见得就能“从一而终”,高校毕业生在参加工作三年后跳槽比例达四至五成,即是例证。从这种意义上讲,假如考生从专业出发填报志愿,就不要在挑选学校上百般纠结。只要有兴趣,肯努力,在哪里都能学有所成。假如从学校出发,也不该在专业方面极尽挑剔,毕竟大学教育本质是对学子文化、人格上的熏陶与提升。

其实,天价志愿咨询就是抓住部分家长的迷信心理,以“天价”为诱饵,让家长以为咨询机构拥有什么“灵丹妙药”。只要家长和考生依靠学校,相信老师,遵循规律,选择合适学校或专业并非难事。(作者系时评人)

职业规划教育要补位

高考结束之后,填报志愿成为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的又一道难题。一方面,学校和专业之间如何取舍,困扰着许多家庭;另一方面,在“搏一搏”与风险防范之间如何实现平衡,也让不少家庭犯难。志愿填报充满不确定性,让有着成功焦虑的人们希望着、憧憬着,也担心着、忧愁着。

一张薄薄的志愿填报表,既承载着一个家庭厚重的教育梦想,也负荷着社会竞争以及与之相生相伴的社会风险。一些时下热门的专业可能过几年就会面临就业困难,一些当下冷门的专业过几年或许会“咸鱼翻身”,成为就业市场的新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不妨多一点异质思维:在尊重考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暂时遭受冷遇却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

时下,填报志愿“乱投医”的现象,也从某种角度折射出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没有笃定的价值追求和强大的内心世界,使得考生和家长热衷于随波逐流。那些别人眼中的好学校、好专业,未必就适合自己的发展。那些填报志愿失误的考生,不仅在大学里生活得不快乐,在就业市场中也往往遭受冷遇。

为了给予大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一些大学对换专业更加包容。在笔者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下学期各有一次换专业的机会。就此而言,填报志愿固然重要,却也并非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在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大行其道的今天,大数据填报志愿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只有多一些职业规划意识,多一些异质思维,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投机取巧,填报志愿才能实现个性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作者:涂启智 杨朝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