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什么一年比一年受到国人关注,大概除了股市、房价外,就是高考了。每年6月那几天,全中国都在为高考贡献一切可贡献的便利,而家长们则是一茬接着一茬地上演着“高考保卫战”。随着近几年的发展,中国高考生面对的,已不再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更多的选择呈现在面前。在国内读大学?去国外读大学?怎么选?他们心中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到底是怎样的呢?
拥有高考的人生
无论是《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还是《同桌的你》甚至是《何以笙箫默》,这些有关青春的影视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其中的很多角色都经历过高考,都有一段难忘的大学生活。
高考、大学--很多人都发现,这是步入职场后最容易接上茬的话题。因为学生时代无疑是很多人人生中最纯粹的一段时光,在校门内欣赏风景尚可心无旁骛,踏出校门后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了。回忆高考前的“黑暗”、高考时的紧张、高考后的释放,总能引起同代人的共鸣。
正因为如此,有些已无需高考的同学,在手握国外院校录取通知书的同时,依然坚持参加高考。比如北京某中学国际班的学生,提前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后仍坚定地走进了考场,因为他要给自己12年的读书生涯一个交代——正如很多人说的,不参加高考,人生就不完整。
高考之后的出路
高考意味着什么?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它可能是有史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但一旦越过这个坎,五年十年后再回看,其实人生的挑战太多,而高考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并且,五年十年后你可能会发现,那些没参加高考的人,依旧同你一样为自己的人生拼搏。
所以,高考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综合性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忍不拔的意志?但是不高考就不能拥有这些了吗?
高考之后的出路其实是多样的。尤其是对那些希望在学习上有所成的同学们来说,不仅在国内可以接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也可以选择走出国门,拿着世界名校的offer,让梦想的“实现方式”更加“多元化”。
当高考遇到留学
虽然目前早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但高中生们限于学校的相关管理规定,了解到的信息并没有那么全面。国内一些地区,英语普及率快要比普通话的还高了;国际班早已渗透进幼儿园级别;国外各大院校越来越垂青中国学子;许多世界五百强招聘时第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就是具有流利的外语对话水平……此类种种,也早已显示出“教育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的大趋势。
其实,高考终究只是一场考试,不管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看重的都是这分数背后的实力。然而你的实力怎样进一步释放和巩固,就要靠大学里的高等教育了。国内清华北大也许可望而不可即,但获取美国耶鲁、英国剑桥、澳洲国立、德国亚琛的offer很可能是你拿备战高考的劲头就能完成的事情。
高考与留学冲突吗?并不。一些著名教育大国的高校甚至可接受中国高考成绩申请。不管你有没有高考成绩,你都能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波兰、匈牙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找到你最中意的学校。
爱学的少年,为了你的名校梦想奔跑吧!愿你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