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老师扎根山区校

2016-07-05 08:56 京华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大学毕业后,宋晓莹就来到房山区霞云岭中心校支教,从决心离开到默默留下,再克服重重困难,宋晓莹八年时间里,完成了从大学毕业生到小学教师的职业转变;也完成了从未婚到新手妈妈的身份转变。对于较难平衡的工作和生活,她决定坦然面对,“只要我一直抱着不放弃、积极面对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我都能顺利解决。”

大学毕业生来山区支教

2008年毕业于中华女子学院的宋晓莹,响应国家“高校毕业生到北京农村支教”的号召来到到霞云岭中心小学。宋晓莹坦言,毕业前自己很焦虑、迷茫,万一找不到工作怎么办?所以在离开大学校园前,能有份支教工作,她已经很开心了。“而且我自己很喜欢教学,也很喜欢跟小孩子们在一起。所以来霞云岭小学前,我是在毕业的焦虑中充满期待的。”

初到霞云岭小学的宋晓莹感受颇多。虽然路程远,但环境还不错,这里的老师很好。让她这个陌生人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很温馨,她更期待自己三年里的变化。

2008年9月开学,宋晓莹接到了领导分配给她的任务:宿舍管理员。“说不失望那是骗人的,心想我堂堂一大学毕业生,什么不能教,让我管孩子吃喝拉撒睡,这不是保姆吗?顿时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宋晓莹坦言,来之前虽然大学老师给她们打过预防针,说有可能不让我们教课,就是管管杂事什么的,只是没想到真的轮到自己身上。这时宋晓莹就有了其他想法:考研究生,或考个公务员,等三年期一到,自己肯定是要离开的。

宿舍管理员做好本职工作

虽然决心离开,但既然被安排做现在的工作,就踏实干好本职工作呗,宋晓莹心想。于是担任宿管的两三年里,她经常与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她们的想法,关心她们的生活。宋晓莹很喜欢这些淳朴的孩子,她们也很喜欢她这个随和的年轻老师。

这期间,宋晓莹还教过劳动技术课、美术课、音乐课等。由于她本身爱手工制作一些东西,结合

课本和自己的创意,然后详细讲解,宋晓莹的劳技课总能让孩子们喜欢。而慢慢地,在与孩子们的交往中,宋晓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里。支教三年期满的时候,她很舍不得离开,于是就毫不犹豫地留下了。

尽管如此,宋晓莹最喜欢的还是教学,担任宿管期间,她多次跟领导表达自己的意愿。终于,2011年,她开始担任英语

老师,这是她最有信心教的科目,也是她从一入霞云岭小学就申请的科目。

“终于有机会教了,我是尽我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去教的。认真备课,教课,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他们也没有辜负我,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上我的课。那一年我教的二年级,上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优秀率几乎达到100%,那成就感不言而喻。”宋晓莹回忆说。

新手妈妈平衡工作和生活

2013年8月,宋晓莹的双胞胎小宝贝出生了,作为新手妈妈,她感觉压力很大。半年产假结束后,谁来照顾两个孩子成了问题。最后商量,她的爸妈带老大,公公婆婆带老二,宋晓莹回北京工作。

自己的孩子不能亲自带,甚至都不能在一起养,宋晓莹很自责、内疚。所以刚回来上班的那一年,宋晓莹一天打很多电话,半个月最多一个月,她还请假趁周末回去两三天看她们,两家老人离得远,一次还只能看一个。“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已经认生了,一个月不见,我再回去,我闺女瞪着大眼,不让我抱的时候,我几乎崩溃了。于是想调回老家工作的想法特别强烈。”宋晓莹说。

但身边很多人都劝她。爸妈说,孩子交给我们,你就踏实工作吧。领导也提出,有什么困难,跟他们说,他们尽量解决。慢慢地,离开学校的想法也就淡了。

宋晓莹努力平衡家庭和工作,坚持经常回家看两个孩子。她特别珍惜每次好不容易相聚的机会,给她们讲故事,陪她们玩。每次都会照好多照片,回来就翻翻照片。“她俩的健康成长就是我在北京工作的动力。孩子慢慢大了,下学期,我就要把她们接来身边,在北京读幼儿园。”说起这一点,宋晓莹很高兴,也通过这件事,她知道,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只要一直抱着不放弃、积极面对的心态,那么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顺利解决。

校长寄语

宋晓莹老师毕业时怀揣着教育的梦想,走进了深山支教。八年来,经历了专业的成长,经历了困难的洗礼,从一名大学生成为一名英语教师,那个教书育人的教育梦想依然没有改变,而且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路上。

房山区霞云岭中心小学校长于永旺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