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市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而设立的项目。亚太实验学校作为第一批以‘青青陌上养生桑’课程入选的唯一一所初中学校,体现了学校高水平的课程开发能力。”
声音
新的学年,针对“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携手各协作体单位进一步突破、创新、实践,完善课程体系,开发出更多有意义、有趣味、有科学价值和科学精神的相关课程供学生们学习,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北京市更多的初中学生能分享到亚太实验学校“生命浸润”课程的成果。未来,学校还将通过更多区域性合作,争取更多的科研社会资源,更好地让学生实现“无边界、跨学科”的学习。
课程的开发和申报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服务于全市初一、初二学生,通过挖掘、整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等社会单位的各类科技教育资源,围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课程标准,开发、实施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构建无边界、跨学科的开放性学习服务平台,满足初中阶段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与发展需求。
2015年7月,亚太实验学校成立了开发小组进行课程的开发,编写项目纲要、学习任务单以及申报计划书。西城区教委审查通过后,北京市教委又进行了5轮审查:两次文本审查,一次网上资料审查,一次基于学生视角的任务单评选以及专家现场答辩。最终该校申报的“健康与安全”领域的课程“青青陌上养生桑”从一千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申报成功的四百多个课程之一,也是全市唯一入选的初中学校。
北京市教委对亚太实验学校的入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学校初中综合课程开发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走在北京市前列。
课程研讨和协作体的成立
亚太实验学校徐向东校长介绍说,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因其特殊的“开放性”,整合了全社会的力量,跨部门、跨领域、跨学段、跨学校边界,操作起来难度比较大,而这门课程将计入本年度初一学生两年后的中考成绩,社会各界都很重视。北京市教委提出各资源单位最好组建“协作体”,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各方努力下,2015年11月,以亚太实验学校为核心成立了“科学探案和中医药文化与健康”协作体,这是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第一个协作体,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中医研究所等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北京四中、北京三十五中、史家小学等中小学校近三十家单位参与。
此次会议标志着“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为各资源单位后续工作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正像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所说:“面对困难,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闯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不畏艰难 高效实施
“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开课初,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和主管副校长为首的课程领导小组,教学、教育、安保、后勤等各部门大力配合,对课程的顺利实施给予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徐校长告诉记者。
由于学生自主选课只能在节假日开课,老师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克服了种种困难,高效、优质地完成了任务。不管是大雪飘飞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授课小组的教师精心备课,准备实验,力求给学生提供最好的课程资源。
截至现在,除了为本校初一学生上课,亚太实验学校已经为北京市六百多名初一学生提供了课程服务。“最让我们感动的是2015年末大雪纷飞的一个周末,由于山区道路难走,延庆的一些学生为了不耽误课程,乘坐火车来我校上课,仅往返就花费了5个小时。”徐校长表示。
而参与学习的学生也对亚太实验学校的课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最高的五星级好评率99%以上,从网上选课、考勤到上课、上传任务单、评价等,实现家长和学生“零差评”、“零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