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3岁时在纽约零下13摄氏度的雪天中裸跑,4岁参加帆船赛,成为世界年龄最小的国际帆船比赛选手,5岁开飞机,6岁父子俩一起穿越死亡地带罗布泊,成为世界最小的罗布泊穿越者。近年来,“鹰爸”何烈胜因为自己的“鹰式教育”一举成名,但也饱受争议。
近日,何烈胜把8岁的儿子领回家自己教,原因是认为学校教的知识太浅。一同在他的“鹰爸学堂”上学的,还有全国的8名孩童。而这个学堂的收费达到每月1万元。
他是“鹰爸”。在他眼里,成长就是要把孩子逼到极限,置之死地而后生。
近年来,“鹰爸”何烈胜因为自己的“鹰式教育”一举成名,但也饱受争议。
“学校学习的知识太浅显了,纯属浪费时间。”何烈胜对于自己让正在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学校读二年级的儿子“辍学”的决定斩钉截铁。
奇葩课程
砍木头做陀螺再卖出去
到6月底,“鹰爸学堂”的报名人数约有40人,目前有8名小朋友在上课。
清晨5时30分,天蒙蒙亮,8名7到10岁不等的小朋友已经开始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洗漱。何烈胜的“鹰爸学堂”课程表有些特别,从5时30分起床到晚上8时30分熄灯睡觉,一整天排得满满当当。每天13节课,上午7节课,下午4节课,晚上2节课。除了正常的语、数、外三门课外,其他的课程也是“脑洞大开”。
“所有课程都是定制的。有长高课,徒步课,工业课,自然课,冥想课等。在科学课上会教学生激光雕刻、3D打印,在手工课上会教学生如何用铁丝制作成一辆手工自行车。”
学生们一天4节体育课。早上7时,1个小时、距离4公里的徒步。中午时分,是军事课。下午3时,游戏课。晚上8时是长高课。每晚7时30分放学后,回到住宿地的游乐场,学生要进行摸高训练,原地跳起摸杆,每天摸高100次,跳绳300个,拉伸运动50个,然后像猴子一样双手吊在单杠上,悬空坚持60秒才算合格。
学生们还要学习生活技能,比如自己洗衣服和搭配着装,做简单的炒饭、下面条,甚至要学会炒八个简单的菜。
何烈胜说,课程重在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比如手工课,第一天,两个孩子配合,把一根断了的木桩锯下来,劈成光滑的一段。第二天,要把前一天的木头做成一个陀螺。第三天,要将这个陀螺起个名,包装好,拿到小区游乐场进行表演,最后把它卖掉,把劳动成果换成钞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学会了锯木头,又学会了制作陀螺,还学会了打陀螺,还学会了销售。
“学堂”目标
要培养13岁上清华“神童”
“鹰爸学堂”的8名学生来自广东、上海等地,根据不同年龄,分成3个年级,老师有12名。按何烈胜的设想,每个班人数不超过18个。老师来源有两个,一是有从教经验的培训机构老师,二是退休教师和从南京的名校中“挖”来的老师。
学生家长毛丽的儿子之前自制能力较弱,上小学一年级时,到了晚上9时半还要看电视,家长不给看,他就大吵大闹。毛丽决定把孩子送到何烈胜这里试试。仅仅过了一个月,孩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看电视一点也不感兴趣了,反倒对手工课“上瘾”。
“学生在我这里上课1天相当于学校3天。”何烈胜的学堂每天13节课,普通学校就6节课,相比普通学校,“鹰爸学堂”寒暑假加在一起只放假20天。算下来,每年可比普通学校多出100天学习时间。
何烈胜起初只是玩票性质。带了一批学生之后,反响很好,这让他开始有了一些“野心”:能否通过自己的方式培养一批动手能力强的神童呢?一开始,教学场地在他的家里,学生越来越多,他公司的会议室、职工活动室,都被拿来做课堂了。何烈胜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把孩子捧在手心的“熊爸”。“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心理就很不健康。”他说,当年自己的孩子从保育箱中抱出来第10天,他就坚持让孩子游泳,水温控制在25摄氏度。
“按照我的教育方式,小学课程一年能学完,初中高中三四年能学完,13岁时就能上大学。”何烈胜说,三五年后,中国就会出现一批少年大学生,13岁就能上大学,并且能上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或者上国外的好大学。
对于很多专家对他这种教育方法的质疑,何烈胜置之一笑。“我开自己的飞机,让别人走路去吧。”
“鹰爸学堂”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直接参加高考,13岁上大学,并且是上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
何烈胜表示,自己不是靠教育来赚钱。学堂越红火,说明我们的教育出问题越大。第一,学时太长。小学3年就好了,初中3年,高中2年,幼儿园2年就行了。幼儿园和小学一起4年比较合适,7岁上初中,十二三岁就可以考大学了。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混日子,你看澳大利亚,本科和硕士就是“2+1”,我们是“4+3”,研究生就浪费了4年时间。第二,学费过高。表面上看,义务教育免费了,但实际上变了个形式而已,学区房现在越来越贵,几万块一平方米,形成恶性循环:没钱的买不起学区房,上不了好学校,想出人头地更难,有钱人的孩子才有机会接受好的教育。第三,只管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
有此一说
“鹰爸学堂”是一块金矿石
张传发
“鹰爸”何烈胜开办的这个“鹰爸学堂”,或许有人说其“名利气息过浓”,或许有人说“如此训练,让孩子太苦太累”,但我觉得,“鹰爸学堂”是一块金矿石,有可能倒逼教育改革。
为什么这样说呢?说其“金矿石”,当然其中有“石头”的成分,甚至于还有渣土附着在上面,譬如说,“鹰爸学堂”很大程度上还是“我教你学”的填鸭式,从报道里看不出“因材施教”;但,瑕不掩瑜,毕竟“鹰爸学堂”这块矿石仍含不少金子,有不少闪光点。
所谓“鹰爸学堂”有可能倒逼教育改革,这要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方面来说。就家庭教育而言,特别是前些年独生子女时代,不少情况下,一个孩子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大人围着打转转,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托在掌上怕飞了”,从小学到中学,孩子几乎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少80后,不会做饭,不会做家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回过头来看,当年“爱孩子”,其实是“害孩子”;如今,即使已是“全面二孩”,“熊爸”仍为数不少。相比较起来,“鹰爸学堂”里除了文化课之外,还有较多的体育课、生活课、手工课、商贸课,还有野外训练课,较为“全面发展”,这样的孩子培养出来,无论是面对大自然还是面向社会,“生存能力强”。就学校教育而言,现行的中小学文化课教学,填鸭式不说,还有大量的“重复劳动”,对孩子们来说,浪费了大好时光。
正因此,“鹰爸学堂”堂主何烈胜所说的“按照我的教育方式,13岁时就能上大学”,可能有些夸张,但在笔者看来,小学课程起码可以压缩到“4年毕业”;这其间,不仅是老师去教学生多少知识,更要引导孩子如何掌握自学的本领,最终的目标——“教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