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录】京城的百年老校牛吧,校友更牛!(一)

2016-07-29 14:14

打印 放大 缩小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童鞋们听到这句话,是不是瞬间感觉高深莫测呢~几千年前,管仲就告诉我们,培植以后一年就有收获的是庄稼,十年才有所获的是树木,百年才有收获的是人才。

京城的百年老校历经上百年的风雨洗礼,不光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培育了很多的杰出校友,他们不仅是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头人”,更是学校的宝贵资源和巨大财富,是学校风貌的集中体现。一起看看这些在“校友录”中熠熠生辉的老校友都来自哪所京城的百年老校吧!

科学界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钱学森3岁随父母从上海迁居北京,先后就读于北京女子师大附小(北京实验二小)和北师大附小(北京市实验一小)。两所附小办学正规,师资力量雄厚,钱学森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北京第一实验小学1912年建校,学校所在地是我国第一所国立师范大学的校址。实验一小就是当时的附小,定名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百年来,实验一小进行了多项在当时具有领先地位的实验研究:率先冲破封建痼疾,建立“男女同级教授”制度,聘任女教师授课;关注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创立“儿童学校生活表”,开展生活化活动;向社会平民敞开大门,坚持普通教育,树立民主、平等思想等等。

目前,实验一小确定了“生活教人、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实验一小的校训是“求真、感恩、知耻、砺行”,学校一直以来都秉承“发展为本,课比天大”的管理理念,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艺界

剧作家万方

万方,剧作家,中国剧作家曹禺的三女儿。1952年出生于北京,剧作家。“文革”中到东北插队,任部队创作员,现为中央歌剧院编剧。

代表作品有:《空镜子》、《空房子》、《香气迷人》、《你是苹果我是梨》等。作品曾获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获第4届中国优秀电影“华表奖”、中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中国优秀电视剧“金鹰奖”、曹禺剧本奖等荣誉。

万方小学毕业于府学胡同小学。府学胡同小学兴建于1368年,从明洪武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府学坚守“文化立校、文化立行、文化立人”的办学理念,以“爱国、向善、崇礼、尚学”为校训,扬优秀传统文化、养现代文明习惯,开设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博学”课程。府学的建筑风格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对学校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魁星阁、明伦堂等文庙建筑,为学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校园中还有根据“典故”建设的园林景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尚山修岳”、“动静等观”、“知鱼”、杏林等,学生每天沐浴在浓浓的文化环境中,从而受到熏陶感染,这可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做奠基。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国盛

李国盛,1939年7月出生于北京。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北京分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北京市曲艺团相声演员,北京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他自幼酷爱相声艺术,勤奋好学,苦心钻研,造诣颇深。他与侯宝林、笑林合作,在全国各地和一些重大节日的演出中,都给广大观(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幼随相声表演艺术家刘宝瑞学艺,后拜相声表演艺术家罗荣寿为师,曾给相声大师侯宝林捧哏三年,受益匪浅。二十年来一直与笑林合作,曾被选为全国最佳相声搭档,表演了《大篷车》、《学电台》、《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等许多深受全国观众欢迎的相声作品,在不断的探索、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国盛六岁开始在北京东晓市小学上学,后更名为金台书院小学。1700年,清朝官员借用这个院子办了北京的第一个义学——首善义学,并得到康熙皇帝的赞悦,御笔写下“广育群才”赐给学校。广育群才的理念是该校课程教学的核心,“厚德善爱、博学善教、勤醒善思”就是学校教师的育人法则。“铁肩担教育,笑眼看儿童”为金台书院小学老师的师训。

现代著名作家林海音

林海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年,随着父母迁居北京,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成为她台湾之外的另一个精神上的故乡。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以其温婉的文笔所书写出属于她北京童年的似水年华。16岁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

1948年,三十岁回到台湾,并开始发表文学创作。1953年,受聘于《联合报》副刊,担任“联副”主编(1953-1963)。林海音本人的创作丰收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总共写了四部长篇小说:《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和三本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婚姻的故事》《烛芯》,产量十分可观。

1968年,她和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并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她寄出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林海英一身为台湾文坛牺牲奉献,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颁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

林海音为北京第一实验小学校友。北京第一实验小学1912年建校,学校所在地是我国第一所国立师范大学的校址。实验一小就是当时的附小,定名为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一百年来,实验一小进行了多项在当时具有领先地位的实验研究:率先冲破封建痼疾,建立“男女同级教授”制度,聘任女教师授课;关注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创立“儿童学校生活表”,开展生活化活动;向社会平民敞开大门,坚持普通教育,树立民主、平等思想等等。

著名电影导演陈凯歌

陈凯歌,1952年8月12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省长乐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导演。1984年执导影片《黄土地》,影片荣获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1993年凭借《霸王别姬》斩获华语影坛第一座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并相继获得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等一系列国际大奖。1999年,执导世纪之交的历史片《荆轲刺秦王》。2002年执导古装戏《蝶舞天涯》。

2005年,陈凯歌集结了中日韩三国明星打造的古装电影《无极》。2008年,导演了反应京剧大师的传记影片《梅兰芳》。2010年, 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2012年,执导的电影《搜索》,代表中国内地角逐201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2013年,陈凯歌获邀并作为评审团主席参加第2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2015年,担任第六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终评委主席。

陈凯歌小学毕业于西四北四条小学,它前身是前清义塾。光绪九年(1883年),学校由“前清义塾”改为“正红旗官学”,是当时的八旗学校之一。百余年来,校名经过多次变更:“八旗高等小学堂”、“京师公立第四小学堂”、“北平市立第四小学堂”、“北平市立报子胡同实验小学校”、“北平师范附属小学”,1972年改为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北四条小学至今。

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西四北四条小学一直秉承着“严谨治学”的优良传统,也因此取得斐然成绩。四十年代,尝试采用自学辅导法、启发式教学法开展对比实验。五十年代,成立了北京市第一个“红领巾班”,毛主席和市长彭真为此而题词。九十年代,在学生中间开展“问题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进入二十一世纪,白板、互动反馈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

责任编辑:耿娟(QL00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