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后会有期!”近日,河北省涿鹿县教育和科技局原局长郝金伦的辞职信在网上热传。由于其发起并推行了两年的教育改革被全面叫停,郝金伦无奈辞职。而这场备受争议的改革,在当地乃至全国教育界都引发了深刻思考。
教改
家长反对声持续不断
7月12日,郝金伦向县里提出辞去涿鹿县教科局局长、党委书记职务,并在职工大会上慷慨激昂力陈改革心迹。他的辞职信随后被人传到网上。
如今,即便陷入被迫辞职的境地,郝金伦对于自己当初的举动仍毫不后悔。“就因为部分家长的反对把改革停掉了,实在可惜。”郝金伦说,“满堂灌、题海战术以及对孩子们野蛮的张榜公布成绩等,在我看来都是误人子弟,触及了我的观念底线。”郝金伦说,他正在等待新的工作安排,但会继续关注教改。两年前,正是带着对应试教育严重的反感和担忧,郝金伦在涿鹿县推行了一套完全区别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新模式——由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运用拓展四个环节组成的“三疑三探”教学。同时,他推行的教改伴随少作业、少考试、不排名等相关措施。
“三疑三探”下的课堂,学生团团围坐,以小组学习讨论为主,要求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展示问题、解决问题。每节课按照四个环节进行,学生主导前三个环节占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三,老师讲解占四分之一。
改革推行的两年中,家长反对声持续不断。2015年7月,迫于家长的压力,县政府叫停了位于县城的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的“三疑三探”教学。到今年7月5日,300余名情绪激动的家长到县政府集体反映情况,坚决要求叫停改革并罢免郝金伦。当日下午,涿鹿县迫于压力决定全面叫停“三疑三探”。郝金伦一周后主动提出辞职。
原因
为何两年就宣告失败
事实上,郝金伦的努力还是得到多方认可。涿鹿县多位领导表示,郝金伦的改革初衷是好的,教改的方向也是对的。而一些一线校长也对记者表示,这个改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那么,这场方向正确的改革为何仅仅两年就宣告失败了呢?
原因1 家长在意分数
多名家长对记者表示,在现行体制下,他们最在意孩子的分数和升学情况,很少在乎学校采取什么教学模式,但少作业、少考试、少排名在学生家长那里是万万不行的。
原因2 教师压力剧增
副县长李迎春说,叫停“三疑三探”主要由于其方式方法上有些欠妥,推进过快,引发很多问题。老师素质良莠不齐,疲于应付新的教学模式,教学任务完成不了;保证不了课堂纪律,学生很多时候不是在讨论而是在说闲话。
据了解,一些老师因完不成教学任务、课堂氛围混乱,非常反对“三疑三探”。他们与学生家长吐槽教改,并在贴吧、微信圈中进行传播,扩大了对改革的不满情绪。
原因3 有学生不习惯
有的学生觉得,在“三疑三探”的轻松氛围下上课,感觉很好。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不喜欢、不适应。一位学生说:“台上的同学一节课讲不了几道题,就这样,下面坐着的同学有时还跟不上,等于一节课什么都没有听到。甚至同学讲题讲得还有错,老师再重讲一遍,特别浪费时间。”
反思
家长更看重衡水中学
对于这场改革,很多人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不少家长和教师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触及体制的局部教改注定是失败的。
涿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多为山地、盆地和丘陵,县内最偏远的学校距离县城130多公里,大多数学生需要靠考试改变命运。一些家长对记者表示,郝金伦的教改是好心好意的,我们也对他的辞职表示惋惜。但在现行的高考“指挥棒”下,全国都在考试,还是题海战术,以分数论英雄,拿我们孩子做试验、冒风险绝对不行。同样在河北,衡水中学就是一颗耀眼的教育“明星”。尽管被称为“高考工厂”争议不断,但是其耀眼的高考榜单让人“惊艳”,家长们竞相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据介绍,涿鹿县的一流学生都去了衡水中学念高中。
郝金伦的想法恰恰与之相反。“改变命运仅仅靠大学文凭是不够的,我们要让孩子在学校学会读书、明理、做人,帮他们学会战胜人生困难的智慧。”他说,“在改革的道路上,总感觉在寂寞地奔跑,寂寞地呐喊。我坚决反对让孩子沦为考试的机器。”目前,涿鹿县政府已经任命了新的教科局局长。郝金伦说:“我这两年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已经在涿鹿大地播下种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对此很有信心。”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