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项修复科研起底养心殿

2016-08-23 08:49 北京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养心殿到底多少岁了?8位常在此理政的皇帝对室内装修有何偏好?这些,一直是谜。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召集了一群专家学者,启动了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科研课题,养心殿与清代宫廷生活、养心殿寝具类仿纺织品文物的修复保护方案研究等33个项目开题。“我们将花4年时间解答这些谜题。”

此次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也是我国首个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的综合研究性修复项目,将成为全国文物修复的样板工程。

养心殿年龄将公布

本年度,故宫有33个跟养心殿有关的科研课题立项,且都与修缮有关。

以往修缮大多体现“抢救性”,对建筑和藏品本身的修复保护无明确学术指导,也无明确的学术总结。“修好了,负责安全的部门再进去装安防设施,难免对文物本体造成二次破坏;都结束了,策展人再进去,可想放的文物没地儿放了。”单霁翔说,此次养心殿研究性修复项目就是尝试学术先行,杜绝这些尴尬。

“这种研究性的立项将贯穿养心殿4年修缮始终,且会随着工程实施进展不断增加。”单霁翔说,所有课题都将出成果,并对社会公开。“这次修缮是一次难得的研究机会,故宫计划累计完成数十份研究报告,为后人留下详实史料。”举个例子,养心殿落成年代、修缮经历至今是谜,只知道是建于明末,此次故宫人将通过科技手段破解这些谜并公之于众。

靠垫保护也入项

33个已立项目包罗万象,“细”成为最大特色。甚至有一个项目的主题就是研究养心殿靠垫、座褥、迎手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单霁翔说:“这是一个整体保护,涉及到故宫所有部门。这是一个综合研究的过程。”

经过梳理,此次立项课题涵盖了8大类,每一项都细分成好几个分项。举个例子,养心殿的古代建筑研究包括建筑的历史沿革研究、官式建筑技术(大木作、瓦作、石作、油饰、装修等)与传统技艺研究、古建筑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研究、古建筑及其环境的监测方法研究、古建筑木构件防病虫害保护研究、庭院保护与传统古树花卉研究、古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防灾减灾研究和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及研究等。

“整个研究要结合功能性恢复与原状陈列,尽可能使展览接近历史原貌。”单霁翔介绍,“通过研究,博古阁上两三百件文物不再只是简单的摆设,每一件与养心殿的故事都将展现出来。”

百余科研人员参与

目前,养心殿已经进入勘探测绘阶段。与以往不同,这个工程将贯穿4年修缮。单霁翔给了个形象的比喻“全生命历程的测绘”。“就是这座建筑几百年来每一次翻建、添新,甚至变更陈设,都会通过查阅文献、激光扫描等手段被发现。这个过程必将揭开很多历史谜题。”

答案将体现在展陈里。“养心殿里有垂帘听政的位置,而在乾隆朝时是一座仙楼,四通八达。”专家介绍,此次修缮绝不会把现有的拆掉,而是通过图片、语音导览等形式,加入对仙楼的介绍,恢复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研究故宫广纳人才,“计划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地震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及意大利博物馆等海内外数十所机构在多个领域合作,超过100名高级研究员将参与进来。”

相关背景

养心殿,坐落于紫禁城内廷西南,拥有建筑18座,馆藏文物1890件。

这里是清代皇帝使用时间最长的理政场所,经雍正至溥仪八代皇帝,是清末垂帘听政之所在,宣统在此发布退位诏书。作为中国帝王理政空间的典范,养心殿是故宫建筑文化、礼制文化以及宫廷文化的突出代表。

最近35年,养心殿未进行过系统的修缮。正殿与东西配殿筋骨已经老化,彩画褪色渐渐难辨色彩纹样。目前,这座建筑已启动大修。2020年,养心殿将再次开放,可参观面积从三成扩大到九成,御膳房等从未开放的“禁地”将揭面纱。届时,故宫整体开放面积也将扩大到80%。

责任编辑:杜铮(QL0006)  作者:刘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