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臻教授与研究生讨论研究课题
彭永臻,男,1949 年2 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汉族,工学博士,现任北京工业大学科学与工程学科教授,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彭永臻同志一直工作在科研教学和工程应用第一线,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潜心研究、锐意进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 项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先后获“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北京高校育人标兵等称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甘为人梯、率先垂范,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他人做表率,为党旗添光彩。
他凝聚团队、攻坚克难 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带头人
2000 年,彭教授调入北京工业大学工作,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非常重视学科建设,他常说:“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他锐意进取、不懈努力,在短短十年来带领学科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他一向重视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培养工作,并取得累累硕果。他通过“配导师、压担子、创条件、树楷模、解难事”等五项措施,引导他们将自身发展与团队和学科发展联系在一起,筑牢青年接班人全面发展之魂。2005 年北工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列为北京市品牌专业,2006 年《水质工程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 年《环境保护概论》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7 年获我国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2012 年主讲的“污水处理新技术”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 2012 年主讲的课程“水质工程学”入选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 年主讲的课程“环境保护概论”入选第二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 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他坚忍不拔、勇攀高峰 是创新再创新的科研领军人
彭永臻坚持“立足北京、依托北京、服务北京”的指导思想,将北京水资源短缺及城市污水处理作为中心任务。他和科研团队研发了一系列有关污水处理节能降耗新工艺与新技术,为北京市污水处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非常
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近年来成功地解决了北京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北京方庄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和上浮等问题。根据膨胀后水质有所改善的实际情况,他独具慧眼地提出了“活性污泥微膨胀节能理论与方法”,其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和第二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等称号。彭教授的课题组已完成包括重点项目在内的20 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 项国家“863 计划”项目、5 项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等30 余项国家级和20 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他的课题组是国内污水处理SBR 法、生物脱氮除磷等技术研究实力最强的团队之一,近年来发表三大检索论文280 余篇,SCI 检索论文150 余篇,获授权的发明专利115项,已技术转让39 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0 余项,其中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 项,特别是在2004 年、2009 年、2012 年3 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 年,彭永臻教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严于律己、兢兢业业 是率先垂范的教学名师
彭永臻工作严谨执著,正如他的名字“永臻”一样,在教育教学上永远追求至臻完善。他的敬业精神激励着他的学生自觉坚守在实验室,常常和老师一起工作到深夜,最后被门卫师傅“撵”走。他如是说:“白天工作忙,事情多,很难静下心来。所以我的备课等工作一般安排在晚上,8 点开始工作,12点睡觉,早晨7 点起床。对于教师来说,是没有休息日的。” 他主讲的《水质工程学》和《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均处于领先水平。2013 年这2 门国家精品课程也成功升级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彭永臻先后编著了3 本全国统编教材,其中主编的《给水排水工程计算机程序设计》和《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等教材都是国内本专业的首创。他还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开发并获得了12 项教学实验设备专利。2007 年他领导的团队获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他也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国家教学名师”奖和“北京市人民教师”称号(共10 人)。
他培养的研究生已有百余人人毕业,其中62 人获博士学位,101 人获硕士学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工作,其中12 人已成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或研究员,例如,博士生高大文和叶柳在本领域著名的国际水协会(IWA)的国际会议上,分获2 次最佳论文奖;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的祝贵兵研究员先后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德国洪堡学者奖学金;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杨庆先后2 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3 项省部级科技奖;北京排水集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树军,带领科研团队突破了一项厌氧氨氧化应用的世界性难题。
他淡泊名利、润物无声 是一位亦师亦友的长者
彭永臻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先做学生的朋友,再做学生的老师”。一直以实际行动诠释他对学生的爱,用无私的情怀关怀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做人等各个方面。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学生中的一些特困生,20 年如一日的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于帮助。对于自己的学生,彭永臻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的老师,这是我从事高校工作40 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和座右铭”。他常说“我的梦想——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学生”。彭永臻一直用他的人格魅力鼓舞着一届又一届学生。博士生高大文在实验研究中多次遇到棘手的难题,他几次都有放弃的念头,彭永臻每次都在关键时刻指导并鼓励他要持之以恒,与他一起分析试验数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高大文的博士学位论文获2005 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在这种良好的学术氛围里,他的博士生王亚宜又一次获得了2006 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此外他的4 名博士生在2008 年、2009 年、2011 年和2013 年又4 次获该项提名奖。
参加工作至今四十多年,彭永臻同志一直工作在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第一线,实践着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坚持、实践着对教书育人的追求。在实现其“将普通学校学生培养成优秀科技人才”的梦想道路上,他依然以满腔热情站在讲台和实验室,挥洒着他对这份事业的爱,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鼓舞着同事和学生共同进取,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