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
陈勇,男,1966 年9 月生,辽宁省锦州市人,中共党员,汉族,博士研究生学历,教授职称,现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北信)主任。主要荣誉:2011 年12 月,主编的《汽车测试技术》被评定为2011 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13 年1 月,获评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2013年9 月,“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本人排名第三);2014 年6 月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道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认真、专注、敬业、执着、创新、耐心、淡然、坚守、精细等品质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教育是培育人的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发挥其最大就潜能,把每个学生都雕琢成社会需要的人才。陈勇教授就是一位以“工匠精神”育人的教师。
2016 年5 月1 日《北京晚报》推出的“北京工匠”系列报道中,专版报道了陈勇的事迹。2015 年9 月出版的事迹报告文学集——《旗舞》,以“做学生的人生导师”为题报道了陈勇的事迹。2016 年4 月30 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宣传部以“在困境中弯道超车”为题报道了陈勇的事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陈勇能够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精神,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深深地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这个职业,更爱他的每一名学生。他始终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努力进取,不断提高,以“工匠精神”倾心育人。
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在实际工作中,陈勇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全方位地进行教育、引导。努力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力争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能够以最大的限度理解、宽容、善待学生;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不吝啬关爱的眼神和信任的鼓励;严格要求学生,当他们犯错误时绝不姑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各方面的素质能力。校报记者以“麻辣教授”称呼报导陈勇教授事迹,看过报道的人都知道他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这称呼背后凝聚了他对学生深深的爱及高度的责任心。
陈勇,2002 年7 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车辆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2 年10 月-2004 年12 月,在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 年12 月-2006 年2 月受DAAD项目资助在德国TU-Clausthal 大学机械所做访问学者,现为本校硕士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2000 年以来,先后发表论文近70 篇,其中EI、SCI 检索论文20 篇,英文版论文38 篇。骄人的学习工作经历,学术成果是他为师的坚实基础。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些,他说教师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事业。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研究教学、教法,还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他讲授的课程虽不是双语课,但是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有意识地融入专业英语的内容,全部采用英文板书,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做到学以致用,做到融会贯通。专业知识枯燥难学,陈勇就用经常生活中常见道理做比较,以深入浅出的办法引导学生掌握深奥的专业知识。2013 年,他参与的“车辆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二等奖;他主编的《汽车测试技术》获2012 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的《汽车专业英语》已经是第2 版第5次印刷了。
在过去一年里,分别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了3 门课程,指导本科生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招收博士研究生1 名,硕士生3 名,指导了研究生9 名,其中毕业研究生3名,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陈勇被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聘为学术带头人(PI),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目前参与的被教育部批准的唯一一个“2011 协同创新计划”项目,他带领所在的团队积极围绕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的聘任岗位开展研究工作,进行了三个相关试验平台的建设工作。本年度主持承担了4 项科研课题,科研经费达460 万元,发表科研论文6 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4 篇,英文版论文4 篇,SCI 收录3 篇,EI 刊源1 篇,中文核心期刊1 篇。
陈勇秉承“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的原则,以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为学生做出了榜样。他2013 年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长城学者”,是我校第一位“长城学者”,2014 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的细节中也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2013 年,陈勇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髋关节进行了置换手术。但是人生的劫难并没有把他压倒,就象《在困境中弯道超车》中报道的那样,他仍然神采奕奕、激情澎湃地讲课;仍然按时完成了“长城学者”项目、“新能源汽车北京实验室”建设项目、“2011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项目。那一年他的两名硕士获得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他的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坚强的工作毅力,无疑是学生的榜样。陈勇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非常注意教师形象,注意自己的言行、衣着。以下是《在困境中弯道超车》中记录的真实的一幕:“2016 年4 月8 日一早,天刚蒙蒙亮,陈勇一个激灵从梦中醒来,起床匆匆扒拉了下头发,便拖着有点僵直的双腿进了电梯,下楼乘着事先约好的出租车去朝阳医院抽血。抽完血,他又匆匆赶回家,洗了头发,对着镜子换上洁净的衬衣和笔挺的西装,看了看表,赶往学校体育馆参加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仅仅是他生活中普通的一个细节,却昭显着他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爱及尊重。这种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教育是无穷的。